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缓解疼痛的新脑回路找到

 据《自然》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科学家在小鼠模型中发现了可能缓解疼痛的一个新的脑回路。

2024年07月30日 科技日报   |   缓解疼痛 新脑回路 热度 305

“时空元表面”可调控光束频率和方向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团队报告称,他们构建了一种元表面,上面布满微型可调天线,能够反射入射的光束:一束光进入,多束光出去,每束光都有不同的频率并朝着不同的方向传播。这是一种处理自由空间信号而非光纤信号的新方法,可创建许多不同光频率的边带或通道。

2024年07月29日 科技日报   |   “时空元表面” 光束频率 方向 热度 348

“基因魔剪”将B细胞变成抗体工厂

美国南加州大学科学家利用“基因魔剪”——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人体免疫细胞B细胞变成体内的微型监测机器和“抗体工厂”,生产专用抗体来摧毁癌细胞或艾滋病病毒。而且这种方法稍作调整,可以用于生产其他抗体,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关节炎等疾病。相关论文发表于7月22日出版的《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4年07月29日 科技日报   |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热度 268

新分子有望延长钙钛矿电池寿命

西湖大学工学院王睿实验室研发出一种新分子——Py3,它有望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下简称“钙钛矿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并将其使用寿命延长约2倍。

2024年07月26日 科技日报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热度 401

新型高性能聚合物热电材料研发成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其他科学家合作,研发出新型高性能聚合物热电材料——PMHJ薄膜。相对于普通聚合物薄膜,PMHJ薄膜有望大幅提升材料的热电性能,为高性能塑料基热电材料研究提供全新思路。

2024年07月26日 科技日报   |   新型 高性能聚合物 热电材料 热度 268

世界首个原子级量子传感器问世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量子纳米科学中心(QNS)和德国尤里希研究中心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世界上首个原子级量子传感器,能够检测原子尺度的微小磁场。相关论文25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这一成果标志着量子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望对多个科学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2024年07月26日 科技日报   |   原子级量子传感器 热度 280

AI模型准确进行天气预测与气候模拟

《自然》23日报道了一种人工智能(AI)模型。该模型名为“NeuralGCM”,结合了流体动力学与神经网络,能进行准确的天气预测和气候模拟。

2024年07月25日    |   人工智能(AI)模型 热度 310

新装置实现输变电设备无线无源测温

近日,龙源电力工程技术公司在吉林兴隆山风电场完成地埋式无线无源测温成套装置的首次现场应用。此次现场应用有效解决了输变电设备测温遮蔽和干扰问题,填补了新能源场站远程单点无源测温技术的空白。

2024年07月25日 科技日报   |   新装置 输变电设备 无线无源 测温 热度 275

新方法造出目前重量第三的元素

据《自然》网站23日报道,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宣布,他们采用一种新方法,制造出了宇宙中已知第三重的元素:鉝(Lv)。鉝的原子序数为116,又被称为元素116。科学家表示,这项研究为将来合成元素周期表中预测的最重元素——元素120奠定了基础。

2024年07月25日 记者 刘霞   |   第三重的元素 鉝(Lv) 热度 398

新技术用磁场调控大脑特定回路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和延世大学纳米医学中心科学家携手,成功开发出名为“神经动力学磁生接口”(Nano-MIND)的磁遗传学技术。该技术首次使用磁场,对大脑深处特定神经回路进行无线远程精确调控,有助科学家揭示认知、情感和动机等高级大脑功能的秘密,为神经疾病提供新疗法。

2024年07月24日 人民网   |   新技术 磁场 大脑特定回路 热度 357

“按需打印”的生物器官模块问世

包括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在内的研究团队,首次开发出一种可“按需打印”且能与人体相容的器官构建模块。这将为研究各种疾病进展和相应疗法带来极大助力。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

2024年07月24日 科技日报   |   “按需打印” 生物器官模块 热度 261

调节细胞衰老的RNA分子发现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衰老调节因子SNORA13。当这种非编码RNA被抑制时,细胞衰老过程显著减缓,表明它可能是治疗与衰老相关疾病的潜在靶点。研究团队指出,这一发现有望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与衰老密切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干预手段,也有望为治疗核糖体病开辟新途径。

2024年07月23日 新浪网   |   细胞衰老 RNA分子 热度 260

研究开发出新型碳点固体荧光传感材料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冯亮、副研究员王昱团队在碳点固体荧光(SSE)传感材料的可控制备与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了一种气流辅助熔融态聚合法,并结合一步反相共沉淀法,制备出一系列具有波长可调控的自组装SSE碳点(DICP-dots)。

2024年07月23日 科技日报   |   自组装SSE碳点 热度 221

无溶剂干电极可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

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开发环保型锂离子电池干电极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工艺无需使用有害溶剂,可提高电池性能并促进可持续性。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化学工程杂志》上。

2024年07月23日 科技日报   |   无溶剂干电极 热度 290

人工智能预测光伏发电出力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首次将光伏物理建模关键步骤生成的中间变量作为输入的一部分以进行数据增强,提出了一个基于Transformer的全新模型——并行时间特征信息提取网络PTFNet。

2024年07月22日 科技日报   |   光伏物理建模 热度 260

新型可穿戴设备实现体热供电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仅用体温即可为医疗保健仪器供电的设备,有望解决可穿戴设备充电的问题。

2024年07月22日 科技日报   |   新型 可穿戴设备 体热供电 热度 233

仿生“果冻电池”柔软可拉伸

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电鳗身上汲取灵感,开发出一种柔软可拉伸的“果冻电池”。其可自行修复,呈胶状,能拉伸至原长度的10倍以上而不影响其导电性。“果冻电池”适用于可穿戴设备或软体机器人,还能植入大脑,输送药物或治疗癫痫等疾病。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2024年07月22日 科技日报   |   “果冻电池” 热度 282

世界最轻最小纯自然光供能微型飞行器研制成功

记者18日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漆明净和闫晓军领衔的团队,成功研制出靠纯自然光供能实现起飞和持续飞行的静电飞行器CoulombFly(Coulomb意为库仑,是电荷单位)。该微型飞行器由一种新型静电电机作为发动机核心,未来将大幅增加微型飞行器的飞行时长,拓展其应用范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期刊,并同时获得《自然》和《科学》首页推荐。

2024年07月19日 科技日报   |   世界最轻最小 纯自然光供能微型飞行器 热度 248

新型薄膜半导体电子迁移速度创纪录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司令部(DEVCOM)陆军研究实验室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利用名为三元石英的晶体材料,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超薄晶体薄膜半导体。

2024年07月18日 科技日报   |   超薄晶体薄膜半导体 热度 845

控制血糖的“第一反应”细胞发现

人体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德累斯顿再生治疗中心在内的一个国际团队向破解该谜团又迈出了一步。他们在胰腺中找到了一组特殊的“第一反应”细胞,这些细胞对于触发血糖反应至关重要。

2024年07月18日 科技日报   |   控制血糖 “第一反应” 细胞 热度 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