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橙皮提取物或改善心血管健康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显示,心脏病已成为跨越性别、种族和族裔的主要致命疾病。佛罗里达大学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橙皮可能是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关键。

2024年05月30日 科技日报   |   橙皮提取物 心血管健康 热度 388

新“访问”方式让人脑活动可视化

据5月29日最新一期《科学·转化医学》报道,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人类头骨上设计了一种“定制窗口”,可用于将大脑活动数据可视化。这种颅窗使研究人员能在非手术室环境通过超声成像观察人类的大脑活动。该技术为临床医生和神经科学家提供一种侵入性较小方法,以高分辨率研究大脑。

2024年05月30日 科技日报   |   人脑活动可视化 热度 242

新方法制备出高品质二维晶体薄膜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郑治坤带领团队成功制备出高韧性、高弹性、高机械强度的二维晶体薄膜,并报告了一种利用牺牲性小分子结构导向剂导向相邻晶畴形成编织晶界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望扩展晶体膜在分离、光电、柔性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2024年05月29日 科技日报   |   新方法制备出高品质二维晶体薄膜 热度 251

新发现或带来真正的超级电容

想象一下,如果你没电的笔记本电脑或手机可在1分钟内充满电,电动汽车可在10分钟内充满电,那该多方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研究成果,为实现这种愿景带来了希望。

2024年05月29日 科技日报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   |   超级电容 热度 310

新型光控脑细胞“开关”问世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型光敏蛋白能够利用光关闭脑细胞,这为研究大脑功能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有效工具。

2024年05月28日 腾讯网   |   新型光控脑细胞“开关”问世 热度 269

“电子蛛丝”可制成无感传感器

受蜘蛛丝启发,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自适应且环保的传感器制作方法。这种纤维传感器直径约为人头发丝的50分之一,重量极轻。无论是手指或花瓣,都可以直接在其表面无感印刷。这种低能耗、低排放的增强型生物结构新方法,在医疗保健、虚拟现实、电子纺织品以及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电子》杂志上。

2024年05月28日 科技日报   |   “电子蛛丝” 无感传感器 热度 436

首个室温拓扑量子模拟器问世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制造出首个在室温下运行的强光物质相互作用拓扑量子模拟器,其宽度与人类发丝相当。这一装置将帮助物理学家研究物质和光的基本性质,支持从医学到制造业等诸多领域高效激光器的开发。

2024年05月27日 科技日报   |   首个 室温拓扑 量子模拟器 热度 255

神经与精神疾病单细胞水平研究结果重磅发布

破译自闭症等神经发育疾病和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精神疾病的遗传原因,一直是重大挑战,这是因为人脑太过复杂。在《科学》《科学转化医学》和《科学进展》杂志上,来自PsychENCODE联盟的科学家们发表了十几篇论文,首次在单细胞水平上展示了人类大脑的观察发现。

2024年05月27日 科技日报   |   神经与精神疾病单细胞水平研究 热度 326

新型黏合剂可防植入手术形成疤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找到了一种简单通用的方法:在设备上涂一层水凝胶黏合剂,就可以避免纤维化,防止设备出现故障。这种方法不仅可用于起搏器,还可用于输送药物或进行细胞治疗的植入设备。

2024年05月24日 科技日报   |   新型黏合剂 植入手术 疤痕 热度 312

“防护衣”保障锂电池-79℃低温环境高效放电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刘凯课题组摒弃传统电解液设计方式,研发出电场辅助超分子自组装层技术。该技术仿佛给锂电池穿上一个穿脱自如的智能防护衣,有望解决电动车冬季“趴窝”问题。

2024年05月24日 科技日报   |   “防护衣” 锂电池 -79℃低温环境 高效放电 热度 333

识别情绪的大脑回路发现

由意大利理工学院科学家弗朗切斯科·帕帕莱奥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使人类能够识别他人情绪的大脑网络。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精神分裂症或自闭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的新疗法奠定了基础。

2024年05月23日 科技日报   |   识别情绪 大脑回路 发现 热度 222

混合纳米管印记系统可高效治癌

日本早稻田大学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一种用于细胞内递送蛋白质的混合纳米管(HyNT)印记系统。这种创新技术能同时将多种负载直接输送到黏附细胞中进行癌症治疗。

2024年05月23日 科技日报   |   混合纳米管印记系统 高效治癌 热度 233

识别情绪的大脑回路发现

由意大利理工学院科学家弗朗切斯科·帕帕莱奥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使人类能够识别他人情绪的大脑网络。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精神分裂症或自闭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的新疗法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2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05月23日 科技日报   |   识别情绪 大脑回路 热度 221

科学家揭示蛋白质折叠构象过程

美国科学家通过将数据转换为声音,揭示了氢键是如何在极短时间内促成蛋白质构象,并将氨基酸转化为功能性折叠蛋白质的过程,为研究蛋白质从未折叠状态到折叠状态时发生的氢键事件序列提供了独特视角。

2024年05月21日 科技日报   |   蛋白质构象 氢键 热度 469

较高温度下超导性起源研究获突破

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美国纽约熨斗研究所团队报告称,他们在理解相对较高温度下超导性起源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些发现涉及自1986年以来一直困扰科学家的一类超导体——铜酸盐。

2024年05月21日 科技日报   |   二维哈伯德模型 铜酸盐超导特征 热度 241

大脑左右不对称背后的关键蛋白“现形”

英国科学家在斑马鱼身上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achd1的蛋白在构建大脑两侧不同神经线路和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理解大脑左右半球差异背后的遗传机制,还为研究因大脑不对称被破坏导致的人类疾病奠定了基础。

2024年05月21日 中国科学院   |   大脑 左右不对称 蛋白 热度 245

新算法实现人工智能 多模态信息“去伪存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赵伟领衔的智能媒体计算机团队,通过数据可信重建以及弱监督深度学习框架,破解了数据质量低及标注数据稀缺难题,进一步揭示了神经网络的决策机制,有效提升了现有可信人工智能方法的鲁棒性、可解释性和安全性。

2024年05月21日 新浪财经   |   新算法 人工智能 多模态信息 “去伪存真” 热度 255

科学家开发出全自动机器人甲状腺超声扫描系统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杜广龙团队与清华大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合作,在全自动机器人甲状腺超声扫描进行人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成果,开发出一种全自动机器人超声系统(FARUS)。

2024年05月20日 科技日报   |   全自动机器人 甲状腺超声扫描 热度 423

掺杂空气可让有机半导体更导电

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在空气作为掺杂剂的帮助下,可让有机半导体变得更具导电性。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是迈向未来生产廉价和可持续有机半导体的重要一步。

2024年05月20日 科技日报   |   空气掺杂剂 有机半导体 热度 192

血液蛋白有望提前7年揭示癌症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人口健康中心科学家开展的两项最新研究发现,血液中的一些蛋白有望提前7年揭示癌症风险。研究团队认为,其中一些蛋白不仅可以比现有方法更早地检测出某些癌症,还有助于早期治疗或完全预防这些癌症。相关论文发表于15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

2024年05月17日 科技日报   |   血液蛋白 癌症风险 热度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