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寻找“地球2.0”

在11月24日召开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公布了“十五五”期间多项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其中,旨在为人类寻找新家的系外地球巡天卫星,将巡视星河,专门寻找和地球差不多大小、处在宜居带的第二颗地球,即“地球2.0”。

2025年11月26日 科技日报   |    地球2.0 热度 54

猪肾移植人体详细免疫反应图谱发布

科学家通过将猪肾移植到脑死亡患者的模型,构建了移植后人类详细免疫反应图谱,系统阐明了此后两个月中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这两项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的研究,指出了导致异种移植失败的核心因素与潜在标志物,为后续提升移植成功率提供了关键依据。

2025年11月19日 科技日报   |    猪肾移植 人体 详细免疫反应图谱 热度 76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发布

11月16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科技创新中心与科研城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

2025年11月18日 科技日报   |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 热度 84

AI是否具备真正的创造力

数十年来,人们始终认为,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重要特质。然而,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这一观念正面临挑战。英国《自然》网站11月初发文指出,无论是诗歌、视频、思想还是音乐,如今人工智能(AI)生成的作品已能与不少人类创作的作品相媲美。这意味着,当前对创造力的科学定义,已难以清晰划分人与机器的界限。那么,AI是否已具备了真正的创造力?不少科学家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指出人类与AI的“协同创造”才是未来方向。

2025年11月11日 科技日报   |    AI 创造力 热度 84

AI为全球节能减排注入智慧动能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运行人工智能(AI)的数据中心,电力消耗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1.5%,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一倍以上。能源需求的上升,可能意味着更多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而加剧温室气体排放,推高全球气温,导致海平面上升与极端天气频发。

2025年11月05日 科技日报   |    AI为全球节能减排 热度 109

全球首款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发布

近日,“智者一号”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布。这是全球首款类脑智算体,通过适配原创性的直觉神经网络类脑算法,成功将超算能力浓缩至迷你冰箱大小的设备中,在实现超算能力高度集成化的同时,也为传统超算中心与智能算力集群的能效提升提供了新路径。

2025年10月27日 凤凰网   |    全球首款 类脑智算体 “智者一号” 热度 233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提出——十大新兴技术可为地球“疗伤”

今年9月,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行星健康检查》报告指出:地球维持生命的九大核心系统中,已有七项陷入严重危机。该机构主任约翰·罗克斯特伦强调,气候、生物圈、氮磷循环受损最为严重,陆地、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也紧随其后。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世界经济论坛网站于近日提出十项旨在为地球“疗伤”的新兴技术。这些技术为修复地球生态提供了全新可能。

2025年10月24日 科技日报   |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 十大新兴技术 热度 445

全国首个司法行政综合垂直大模型问世

全国首个司法行政综合垂直大模型“鲲鹏矩阵”日前在广东省湛江市正式发布。“鲲鹏矩阵”大模型由湛江市司法局打造,立足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构建了从底层算力支撑、数据资源整合到大模型能力建设、上层智能应用集成的全链条智能化工作体系。相比通用大模型,“鲲鹏矩阵”更贴合司法行政工作的专业特性,有效解决了以往人工智能应用泛而不精的问题。

2025年10月20日 科技日报   |    全国首个 司法行政 综合 垂直大模型 热度 533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正式发布

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13日在上海开幕,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开幕式上正式发布。

2025年10月14日 科技日报   |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热度 521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

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需要精准调控,否则便可能攻击我们自身的器官。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玛丽·布伦科、索诺玛生物治疗公司的弗雷德·拉姆斯德尔,以及日本大阪大学的坂口志文,因在“外周免疫耐受”机制方面的突破性发现,共同荣获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避免攻击自身组织,守护人体健康的深层奥秘。

2025年10月09日 科技日报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免疫系统 热度 456

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发布

由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亮相第28届中国国际复材展。该产品为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至此,中国石化已拥有24K、48K、60K等不同丝束规格近20种型号的碳纤维产品生产能力,形成了“通用型+高性能”“大丝束+小丝束”产品全谱系,助力我国碳纤维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2025年09月19日 科技日报   |    自主研发 60K 大丝束 碳纤维 热度 628

首张完整动物大脑活动图谱发布

通过一项大规模全球合作,国际脑实验室的神经科学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布了首张完整的动物大脑活动图谱,其涵盖了小鼠在决策过程中全脑神经活动的精细动态。这项研究标志着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次重大突破,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覆盖了279个脑区,占全脑体积的95%以上,记录神经元总数超过50万个。这张全脑活动图开启了理解大脑整体功能的新纪元。

2025年09月09日 科技日报   |    首张 完整 动物大脑 活动图谱 热度 660

科技赋能保障精彩受阅

装甲轰鸣、战机呼啸。9月3日上午,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受阅部队如群山列阵,以雷霆之势通过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爆发出阵阵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阅官兵用科技手段保障训练,确保受阅过程高效、高质。

2025年09月05日 科技日报   |    阅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热度 605

我国首个法律垂直大模型发布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小包公杯”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颁奖仪式暨小包公法律大模型与新书联合发布会上,我国首个法律领域垂直大模型——“小包公法律内容大模型”发布。

2025年08月25日 科技日报   |    首个法律 垂直 大模型 热度 796

智能机器人的八大应用场景

与人工智能(AI)强强联手的智能机器人,正以惊人的方式拓展人类能力的边界:它们既能胜任高危复杂的特殊任务,又能深入人类难以触及的极限环境。从养老院的温馨互动到考古现场的精细作业,从灾区的紧急救援到下水道的艰难排查……这些钢铁身影正在重塑人类的工作方式。世界经济论坛官网在近日的报道中,生动展现了机器人助力人类的八大精彩场景。

2025年08月13日 科技日报   |    智能机器人 应用场景 热度 692

我国主导制定的航天领域两项国际标准发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导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近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截至目前,由我国主导制定的航天领域ISO国际标准已发布30项,发布和在研标准总数累计达38项。

2025年08月12日 科技日报   |    航天领域 两项 国际标准 热度 703

国产机器人不断向实用“进化”

协作机器人成艾灸“行家里手”,迅速完成穴位定位;智能管道爬行打磨机器人钻入直径仅1米的管道,作业不用再担心有毒气体……在日前举行的2025 SIA上海国际智能工厂展上,各类机器人大显神通。 在以“数智赋能·智造未来”为主题的本届展会上,1000多家企业携各式协作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亮相,共同探索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生产场景中的智能化应用,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型。

2025年08月11日 科技日报   |    2025 SIA上海国际智能工厂展 国产机器人 热度 710

空间RNA医学让治疗“按图索骥”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因魔剪”(CRISPR)新技术,可将RNA运输到神经元内特定位置,在那里它可以“重整旗鼓”,修复甚至再生细胞的部分区域。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支持,为被称为空间RNA医学的新型疗法奠定了基础。

2025年07月24日 科技日报   |    空间RNA医学 热度 1364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发布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近期正式发布。这也是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领域首项国际标准。

2025年07月18日 科技日报   |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材料 国际标准 热度 1341

AI应用成熟度模型发布

7月9日,飞书发布业界首个AI应用成熟度模型,将AI应用分为4个等级:M1概念验证,只做内部演示,不对外发布;M2早期试用,给愿意尝鲜的用户用;M3成熟应用,可以大规模使用;M4完全成熟,在适合的任何场景都可使用。同时,飞书还发布了“知识问答”“AI会议”“飞书妙搭”等多款AI新产品。

2025年07月14日 科技日报   |    AI应用 成熟度模型 热度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