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公布。这是国内关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个文件。
2025年01月07日 科技日报 |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热度 413
24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负责人共同评选的2024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2024年12月25日 科技日报 | 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热度 1042
12月2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获悉,《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近日发布。《蓝皮书》显示,近十年,中国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不断上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科技期刊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2024年12月24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 热度 1228
英国《自然》网站在12月17日的报道中,列出了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包括欧洲散裂中子源“上岗”、确定新型超级对撞机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揭示宇宙奥秘;发射新型卫星,高频率监测地球“一举一动”,助力灾害救援。此外,中国脑机接口技术也将更上一层楼,应用范围从医疗康复到虚拟现实,充分彰显“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宗旨。
2024年12月20日 科技日报 | 《自然》 2025年 科学事件 热度 786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同作联合青海大学副教授魏青团队,成功组装了藏羚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首次获得藏羚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和注释信息。
2024年12月19日 科技日报 | 藏羚 染色体级别 基因组 热度 587
《自然》杂志10日发布了2024年十大(Nature's 10)科学人物。年度十大科学人物是《自然》从当年一些宏大科学故事的参与者中评选出的10个人。《自然》特写部编辑布兰登·马赫表示:“今年的十大科学人物对科学界和全世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2024年12月11日 科技日报 | 《自然》 2024年十大(Nature's 10)科学人物 热度 1179
自“以丝代绒”劣质羽绒服事件被曝光,羽绒服相关话题最近频上热搜。11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出通知书,对三地查处整治制售假冒伪劣羽绒制品问题实行挂牌督办。羽绒服是冬天常见的御寒“神器”,但公众对它的了解似乎并不充分。“白羽绒比灰羽绒更保暖”“羽绒服越厚重越保暖”“羽绒服最适合干洗”等不实言论在网上热传,误导消费者。
2024年12月05日 科技日报 | 《羽绒服装》(GB/T 14272-2021) 热度 634
11月23日,由国家数据局印发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正式公布。这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进行前瞻性的系统布局。
2024年11月25日 科技日报 | 可信数据空间 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 热度 1681
近日,美国博思艾伦咨询公司高级副总裁布赖恩·麦卡锡在《国防》月刊网站上发表了题为《2024年十大新兴国防技术》的文章,深入探讨了国防与情报领域当前及未来一至三年内至关重要的技术。
2024年11月19日 科技日报 | 新兴国防技术 热度 630
11日,位于北京亦庄的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发布了天工开源计划,旨在加速具身智能落地转化。
2024年11月12日 科技日报 | 天工开源计划 热度 775
数字人正加速“跑”进日常生活。中国互联网协会前不久发布的《中国数字人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数字人产业发展全面加速,预计2025年我国数字人核心市场规模超400亿元,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将超6000亿元。目前我国与数字人相关的企业超114万家。今年1—5月,新增注册数字人相关企业17.4万余家。数字人应用场景广泛,涵盖文娱、传媒、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正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日前举行的2024(首届)中国数字人大会上表示,我国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标准体系,加快应用推广。
2024年11月11日 科技日报 | AI数字人 热度 626
我国首个器官芯片领域的国家标准《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GB/T 44831-2024)正式发布。
2024年11月04日 科技日报 | 《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 热度 1248
在29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大会上,由我国专家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干细胞数据国际标准IS0 8472-1:2024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将推动我国干细胞研究和应用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干细胞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为全球干细胞研究和应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4年10月30日 新浪网 | 全球首个 干细胞数据 国际标准 热度 1160
190千安发电机断路器成套装置日前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台百万千瓦以上核电机组用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
2024年10月29日 科技日报 | 国产 大型核电机组 大容量 发电机 断路器 热度 552
西班牙《国家报》指出,当AI神经网络运行时,即便是最资深的研究人员也对其内部运作一无所知。这里讨论的无关生物学,而是AI算法,特别是那些基于深度学习、模仿神经元之间连接的算法。这些系统宛如黑匣子,数据科学家、学术界顶尖人才,以及荣获诺贝尔奖的OpenAI和谷歌的工程师们,也难以窥探其内部奥秘。
2024年10月29日 科技日报 | AI“黑匣子” 热度 691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发布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据悉,该模型实现了视频、图像、文本三种模态的统一理解与生成。Emu3成功验证了基于下一个token(词元)预测的多模态技术范式,释放出大规模训练和推理的潜力。
2024年10月22日 科技日报 | 原生 多模态 世界模型Emu3 热度 736
2025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美国《福布斯》网站在近日报道中预测了2025年值得关注的四大技术趋势。文章强调,这些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同时也会颠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2024年10月21日 科技日报 | 2025年 技术趋势 热度 763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归属。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戴维·贝克因在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荣获该奖项一半的奖金;另一半奖金则由谷歌“深度思维”公司创始人、英国科学家德米斯·哈萨比斯和该公司美国科学家约翰·江珀共享,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成就。
2024年10月10日 科技日报 |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 热度 1524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2024年10月08日 科技日报 |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热度 808
重庆首个网络安全知识库大模型“两江智网星CyberStar”近日在重庆两江新区发布。该大模型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学习分析,构建全面、精准的网络安全知识体系。
2024年09月30日 科技日报 | 重庆首个 网络安全 知识库大模型 热度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