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幽门螺旋杆菌将致超千万例胃癌

《自然·医学》7月7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称,2008—2017年全球出生的人口中,预计有1580万人可能在一生中某个时候患上胃癌,其中76%的病例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

2025年07月09日 科技日报   |   幽门螺旋杆菌 热度 29

新活检方法用RNA识别早期癌症

美国芝加哥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更为灵敏的液体活检技术,该方法利用RNA而不是传统的DNA来检测癌症。这一创新方法在使用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测试时,识别出早期结直肠癌的准确率达到95%,显著优于现有的非侵入性检测手段。

2025年07月09日 科技日报   |   新活检方法 RNA 早期癌症 热度 33

器官“年龄”影响寿命,大脑最关键

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此前曾发现,我们的身体不止有一个年龄,而是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生物年龄”。这项指标,或许比生日更能预测我们的健康,甚至寿命。而凭借这种办法,只需一滴血,就能判断你身体里的器官是否正在提前变老。

2025年07月09日 科技日报   |   生物年龄 器官 热度 56

量子计算与传统超算联袂模拟分子行为

美国IBM公司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科学家携手,让量子计算机与超级计算机联合,成功模拟了多种分子的量子行为。

2025年07月08日 科技日报   |   量子行为 热度 22

研究证实人脑神经元可终身生成

一项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表明人类大脑中掌管记忆的区域——海马体,在成年乃至老年阶段仍可持续生成新的神经元。这项研究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主导,解答了一个长期争议的核心问题,即成年人大脑是否仍具有可塑性。

2025年07月08日 科技日报   |   人脑神经元 终身生成 热度 34

全自动机器人高速检测材料关键特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团队开发出一种全自动机器人系统,可大幅加快对新型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分析和测试速度。这项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的技术突破,将极大提升当前对高效太阳能电池板材料的研发进程,还将为下一代高效、环保电子器件的诞生铺平道路。

2025年07月08日 科技日报   |   全自动机器人系统 材料检测 热度 36

新方法成功模拟特定容错量子计算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能够模拟特定类型的容错量子计算,攻克了该领域长期存在的一项技术难题。

2025年07月07日 科技日报   |   容错量子计算 热度 38

混合量子系统实现超精密传感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可调量子传感技术——一种混合量子系统,能帮多种技术实现更高精度的测量。其应用前景广阔,从探测宇宙中的引力波、监测环境,到生物医学诊断和成像。该突破性成果标志着量子传感技术迈入新阶段,为医疗、天文、信息等多领域的技术革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07月07日 科技日报   |   混合量子系统 超精密 传感 热度 37

“正”“反”技术同台PK

无人机技术的进步是低空经济腾飞的“助推器”。随着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等多个领域的技术突破,高性能、高载荷、长续航、低成本、低噪声的无人机已成为低空通用航空器主流。特别是近年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让无人机更“聪明”。

2025年07月07日 科技日报   |   第六届中国国际无人机及无人系统博览会 热度 35

“白血病芯片”精准测试CAR-T疗法效果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与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联合开发出一种微型实验室设备——“白血病芯片”,距离人们实现白血病及其他癌症的精准治疗又近了一步。该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标志着个性化免疫治疗研究迈入新阶段。

2025年07月04日 科技日报   |   “白血病芯片” 精准测试 CAR-T疗法 热度 54

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完成首飞

由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配装试验平台,在内蒙古圆满完成首次飞行验证。该发动机采用多学科拓扑优化增材制造技术,成功实现了航空发动机设计理念与制造工艺的革命性融合创新,填补了国内该技术方向整机工程应用的空白。

2025年07月03日 科技日报   |   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 热度 64

免疫细胞攻击移植猪肾“作战图”绘成

来自法国巴黎移植与器官再生研究所和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移植研究所的科研团队,运用前沿空间分子成像技术,绘制出迄今最详细人类免疫细胞应对移植猪肾组织的“分子作战图谱”。不仅揭示了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关键标志物,更指明了潜在的干预时机,标志着人类在攻克异种移植免疫排斥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2025年07月03日 科技日报   |   免疫细胞 移植猪肾 “作战图” 热度 54

一次脑部扫描就能估算衰老速度

美国杜克大学、哈佛大学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衰老》杂志发表论文,公布了一项基于脑部扫描图像的新工具,其不仅能在中年阶段判断一个人是否“加速衰老”,还能预测他未来罹患痴呆、心血管疾病、肺病甚至早逝的风险,有望成为健康风险预警和干预的新手段。

2025年07月03日 科技日报   |   脑部扫描图像工具 热度 54

维生素C能促进皮肤再生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C(VC)可通过激活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使皮肤变厚。

2025年07月02日 科技日报   |   维生素C 热度 56

新型树脂让3D打印“刚柔并济”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快速、精确的新型3D打印技术,利用一种新型树脂,在同一物体中无缝融合柔软与坚硬两种性能区域。该方法通过控制不同颜色的光,触发不同的化学反应,使材料在打印过程中自然过渡,如同骨骼与软骨、关节与韧带的连接结构。这一突破为开发下一代假肢、柔性医疗器械和可拉伸电子产品提供了新路径。

2025年07月02日 科技日报   |   新型树脂 3D打印 “刚柔并济” 热度 68

“赛博胚胎”绘制大脑发育中神经活动

美国哈佛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设计并测试了一种称为“赛博胚胎”的柔性电极神经信号记录平台。这是一种专为发育中的大脑“量身打造”的生物电子平台,可通过胚胎发育实现全脑探针植入。其有望揭示胚胎是如何随发育逐步建立起神经环路的,以及神经环路与复杂行为之间的关联。该成果在神经科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相关研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2025年07月02日 科技日报   |   “赛博胚胎” 柔性电极 热度 74

人工智能揭秘DNA中的“暗物质”

今年6月25日,“深度思维”公司宣布,他们开发出一款名为AlphaGenome(阿尔法基因组)的人工智能(AI)模型,有望在破译这一“暗物质”上取得突破。《自然》杂志报道称,这一“从序列到功能”的模型能预测DNA中微小变化会对一系列分子过程产生的影响,为解码人类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路径。

2025年07月01日 科技日报   |   人工智能 DNA “暗物质” 热度 79

科学家造出首个自发光生物传感器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科学家利用量子效应原理,首次开发出一种无需外部光源的新型生物传感器,为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在医疗诊断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扫清了一大障碍。

2025年07月01日 科技日报   |   自发光 生物传感器 热度 76

一次扫描,AI可识别九种痴呆症

美国梅奥诊所科研团队研发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StateViewer,仅需一次常规脑部扫描,就能准确识别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9种痴呆症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神经病学》杂志,有望为痴呆症的早期诊断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5年07月01日 科技日报   |   AI工具StateViewer 热度 149

定制生物墨水3D打印出人类胰岛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生物打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利用一种新型生物墨水,3D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胰岛,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带来了新希望。

2025年06月30日 科技日报   |   新型生物墨水 3D打印 热度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