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间充质基质细胞治疗肝硬化机制揭示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该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团队系统揭示了间充质基质细胞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的剂量—效应关系和人体内免疫调节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刊发在国际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有望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2025年09月11日 科技日报   |   间充质基质细胞 肝硬化 机制 热度 105

二维材料MXene家族成员数量翻番

一种热门的二维材料家族迎来了“大扩容”。包括美国普渡大学、德雷塞尔大学在内的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将MXene材料家族的成员数量翻了一番,甚至在其中一种材料里引入了创纪录的9种金属。这一突破不仅扩展了材料组合的可能性,也为未来开发新型能源和电子器件提供了契机。

2025年09月11日 科技日报   |   二维材料 MXene材料家族 热度 91

高载流铁基超导线材制备成功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铁基超导线材制备新技术,成功制备出新型高载流铁基超导线材,其载流性能指标创下新纪录。

2025年09月10日 科技日报   |   高载流 铁基超导 线材制备 热度 116

王浆酸纳米水凝胶问世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研发出一种具备抗菌、抗炎、抗氧化、促愈合多重功效的新型纳米水凝胶。这一成果为慢性伤口管理提供了无抗生素、天然高效的解决方案。

2025年09月10日 科技日报   |   王浆 酸纳米 水凝胶 热度 116

新型“神经触手”探针刚柔可调

记者9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其他单位科研人员,在柔性侵入式脑机接口器件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刚柔可调的“神经触手”探针,将植入损伤降低超74%。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

2025年09月10日 科技日报   |   “神经触手”探针 柔性侵入式脑机接口器件植入 热度 101

超声波头盔可进行无创深部脑刺激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与牛津大学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款新型超声波头盔,可在不开颅的情况下精确刺激人脑深部区域,其定位精度较传统超声设备提升约1000倍,为神经科学研究及帕金森病等脑部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2025年09月10日 科技日报   |   超声波头盔 热度 104

首个全流程国产化类脑脉冲大模型推出

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首次在国产GPU(图形处理器)算力平台上完成原生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的全流程训练和推理,并正式开源了70亿参数版本大模型,同时开放了760亿参数版本大模型的测试网址。

2025年09月09日 科技日报   |   类脑脉冲大模型 热度 121

空芯光纤打破光损耗物理极限

一种突破性的空芯光纤技术有望彻底改变现代光通信格局。美国微软AzureFiber研究团队最新研发的这种光纤不再依赖传统的实心玻璃导光,而是通过空气传输光信号,其设计打破现有光纤在信号损耗方面的物理极限,显著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和距离。

2025年09月09日 科技日报   |   空芯光纤 光损耗 物理极限 热度 137

俄研发出更牢固的飞机部件焊接技术

俄罗斯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的铝钛合金部件焊接技术,能有效增强焊接区域的牢固性,改变过去飞机结构中焊接区最为薄弱的问题。

2025年09月09日 科技日报   |   飞机部件 焊接技术 热度 110

新型电池充电12分钟可续航800公里

韩国科学技术院与LG新能源公司的研究团队攻克了锂金属电池中长期存在的枝晶难题,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及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不到600公里的最大续航,新型电池仅需12分钟即可充满70%电量,单次充电可支持车辆行驶800公里,寿命总里程超过30万公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

2025年09月09日 科技日报   |   锂金属电池 枝晶问题 热度 106

新型探测器通过物理学“标准烛光”测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国际团队报告称,新一代探测器sPHENIX通过了物理学中的“标准烛光”测试,这标志着科学家向揭开早期宇宙奥秘迈出重要一步。

2025年09月08日 科技日报   |   新型探测器 物理学 “标准烛光” 测试 热度 170

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钝化难题攻克

一个国际光伏科研团队在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在工业主流的硅底电池纹理化结构上,实现了钙钛矿顶电池的高质量钝化处理,并将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33.1%。这一成果有望推动叠层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生产。

2025年09月08日 科技日报   |   钙钛矿-硅叠层 太阳能电池 钝化难题 热度 127

“冻结”关键分子可阻止脑癌细胞扩散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冻结”大脑中的关键分子——透明质酸,可有效阻止脑癌细胞扩散。这一成果有望为脑癌治疗提供新方向,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

2025年09月08日 科技日报   |   脑癌细胞 透明质酸 热度 125

“AI副驾”大幅提升脑机接口系统操控力

最新一期《自然·机器智能》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称,一个由人工智能(AI)担任“副驾”来共享操控的脑机接口系统,能以解读意图和辅助行动的方式,让瘫痪人士更好地完成任务。测试中,在移动计算机光标或操作机械臂这类任务中,受试者的操控力得到大幅提升。

2025年09月08日 科技日报   |   “AI副驾” 脑机接口系统 热度 127

我国科学家发现高效育种新途径

湖北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罗盼副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突破了全球育种领域数十年技术瓶颈,为实现高效育种提供全新路径。

2025年09月05日 科学网   |   高效育种 热度 150

全球首款“夜视眼”问世

最近,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合作研发出了一种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视觉假体,不仅能够捕获可见光,还能直接感知红外光,让使用者像猫头鹰一样在黑暗中也能“看见”东西,而且无需外部供电。相关成果已于 2025 年 6 月 5 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

2025年09月05日 中国科协科普部   |   视觉假体 热度 187

甜味剂与认知能力下降加速有关

巴西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碳酸饮料中的甜味剂会损害人们的思考和记忆能力,并且似乎会对健康造成“长期损害”。

2025年09月04日 科学网   |   甜味剂 热度 167

复发转移的软组织肉瘤≠绝望!多学科综合治疗成破局关键,显著提升生存质量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科学普及,言之有据。为保证肿瘤知识科普的权威性和严谨性,中国抗癌协会依托《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即CACA指南,按照疾病“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连续四年撰写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以CACA指南核心观点为创作源,全面推进我国肿瘤防治权威科普创作和推广。

2025年09月04日 中国科普网   |   《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 热度 121

近场通信领域低分辨率移相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游昌盛团队创新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级数展开的方法,有效解决基于离散移相器应用带来的挑战。

2025年09月03日 科学网   |   离散移相器 热度 150

“跳跃基因”对人脑早期发育有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人类基因组中约98.5%的非编码DNA被视为“垃圾”,因为它们缺乏明确功能。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区域在基因调控、发育过程和进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基因组学》的研究中,一个国际团队结合类器官与“基因魔剪”技术,阐明了重复DNA序列——特别是被称为“跳跃基因”的转座子,如何在人类大脑早期发育中发挥积极作用。该研究为深入理解脑部疾病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年09月03日 科技日报    |   “跳跃基因” 转座子 热度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