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研究揭示阿尔兹海默病新线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吕心游联合公共卫生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金,绘制了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转录组图谱,揭示了A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并发现与AD进展紧密相关的细胞亚群。

2024年07月17日 科学网   |   阿尔兹海默病 转录组图谱 热度 202

牛基因组内首次发现个体差异区域

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康奈尔大学和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发现,与人类相似,牛的基因组也携带CoRSIV(系统性个体间差异相关区域)。CoRSIV是基因组中携带DNA化学标记的区域,这些标记提供的信息对于农民预测并选择具有理想特征的奶牛至关重要,如更高的产奶量、生育能力和抗病能力等。这一研究为提升养牛产业甚至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带来了全新可能。

2024年07月17日 科技日报   |   牛基因组 个体差异区域 热度 224

新型谐振器能高效生成纠缠量子对

据《先进光子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来自法国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中心、巴黎电信公司和意法半导体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面积小于0.05平方毫米的硅基微谐振器。该谐振器能产生70多个不同的频率通道,且通道间隔为21GHz。研究人员表示,这是集成光子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不仅有望推动量子计算的发展,而且还为超安全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

2024年07月17日 科技日报   |   硅基微谐振器 热度 278

AI模型可提供快速可靠的心脏健康评估

来自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利兹大学的团队共同开发出一种智能计算机模型,可利用人工智能(AI)分析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

2024年07月16日 科技日报   |   AI模型 热度 234

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相关基因找到

包括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大学科学家在内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基因,其变异可能会导致全球数十万人患上神经发育障碍(NDD)病。该病可能对学习、行为、言语和运动造成严重影响。

2024年07月16日 科技日报   |   神经发育障碍 相关基因 热度 306

我国科研团队首创程序化交流电合成新技术

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雷爱文教授团队首创程序化交流电合成新技术应用于铜催化碳氢键转化反应,解决了电合成条件下过渡金属催化剂容易在阴极析出失活而必须使用分离池的科学难题。

2024年07月15日 科技日报   |   程序化交流电合成新技术 热度 230

星地异构移动性管理技术获新进展

中国电信研究院日前发布了基于标识的星地异构移动性管理技术试验成果。该技术旨在解决复杂星地异构网络的移动性管理难题,提升网络性能,优化用户体验。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传统异构网络间的切换,基于标识的星地异构移动性管理技术将网络切换完成时长从秒级降至百毫秒级,时延稳定性显著提升。

2024年07月15日 科技日报   |   星地异构 移动性管理技术 热度 244

人脑血管通路首张单细胞图谱问世

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和瑞士苏黎世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创建了首张单细胞分辨率的人脑血管系统图谱。该图谱涵盖了大脑从早期发育到成年阶段,以及脑肿瘤和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状态。这一最新图谱有望为未来治疗相关疾病开辟新途径。研究成果发表于1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2024年07月15日 科技日报   |   单细胞分辨率 人脑血管系统图谱 热度 215

新材料兼具出色塑性变形能力与优异热电性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倩教授、毛俊教授团队在塑性热电材料领域取得新突破:他们发现铋化镁单晶在室温下兼具出色的塑性变形能力与优异热电性能。该种塑性热电材料可用于开发柔性热电器件,主要面向人体体温发电与体温控制等应用场景。

2024年07月12日 科技日报   |   新材料 出色塑性变形能力 优异热电性能 热度 223

定制mRNA载体可快速创建并自带“导航”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团队利用“点击化学”技术,通过一个简单步骤创建出脂质纳米颗粒(LNP)。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表明,其不仅加快了合成过程,还提供了一种为这些输送载体配备“导航”的方法,以更精确地实现对肝、肺和脾等特定器官的输送,为治疗这些器官中出现的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2024年07月12日 科技日报   |   定制mRNA载体 热度 282

AI模型可为癌症患者选择最佳疗法

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Pangea Biomed制药公司的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AI)模型“DeepPT”,可以帮助医生为癌症患者选择最佳疗法。

2024年07月11日 科技日报   |   人工智能(AI)模型 癌症 热度 223

科学家发现红斑狼疮病因和“逆转”方法

红斑狼疮病因不明且目前尚无根治手段。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缺陷,可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破除这种缺陷可能会“逆转”该疾病。

2024年07月11日 新浪科技   |   红斑狼疮 病因 “逆转”方法 热度 224

AI模型搜寻癌症线索速度远超以往

瑞典哥德堡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AI)模型,通过糖分析增加检测癌症的可能性。与当前的半手动方法相比,AI模型能在几秒钟内准确发现异常。研究结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方法学》杂志上。

2024年07月11日 科技日报   |   AI模型 癌症检测 热度 211

传感器能在3D生物打印组织内定位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团队设计并生产了一种受折纸启发的创新结构。该结构可在组织周围折叠,允许将传感器精确插入预定义位置,以检测记录细胞活动和细胞之间的交流。

2024年07月10日 科技日报   |   传感器 创新结构 热度 217

新型基因回路有望改变癌细胞耐药性

癌症治疗中,临床医生不知道何时、何地以及哪种耐药性可能会出现,这让他们落后于狡猾的癌细胞一步。现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方法,通过重新编程癌症演变过程,让肿瘤更容易被治疗。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2024年07月10日 科技日报   |   新型基因回路 癌细胞耐药性 热度 20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 有了新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张磊、杨仁池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前瞻性评估了新型CD38单抗治疗ITP的安全性和疗效,并揭示CD38单抗治疗ITP的可能机制。

2024年07月09日 科技日报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热度 254

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或能遏制腹主动脉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教授王海洋团队和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教授周文虎团队联合设计研制了一种纯药自组装核—壳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2024年07月09日 科技日报   |   壳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热度 291

首个全功能免疫系统动物模型创建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科学家创建了一种人源化小鼠模型,这是首个具有完整功能性人类免疫系统的动物模型。

2024年07月09日 科技日报   |   首个 全功能免疫系统 动物模型 热度 218

复旦大学研制出一种功能型光刻胶

记者8日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魏大程研究员带领团队设计出一种功能型光刻胶,利用光刻技术在全画幅尺寸芯片上集成了2700万个有机晶体管并实现了互连,集成度达到特大规模水平。该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上。

2024年07月09日 科技日报   |   功能型光刻胶 热度 253

开源项目绘制脊髓损伤超清生物学图谱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在脊髓损伤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通过开源项目Tabulae Paralytica,团队将尖端的细胞和分子图谱技术与人工智能(AI)相结合,以前所未有的细节绘制出了脊髓损伤后每个细胞中展开的复杂分子过程。这项开创性的研究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其不仅确定了一组在康复中起关键作用的特定神经元和基因,还为新疗法铺平了道路。

2024年07月08日 科技日报   |   开源项目 脊髓损伤 生物学图谱 热度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