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首批类星体形成之谜破解

宇宙中最早的类星体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谜团已经困扰科学家近20年。现在,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已经找到答案:第一批类星体是在早期宇宙中罕见气层的剧烈湍流条件下自然形成的。最新研究还颠覆了多年来人们对宇宙中第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起源的看法。

2022年07月08日 科技日报   |   类星体 黑洞起源 热度 497

以色列宣布开发出加速修复受损神经的新材料

以色列理工学院日前宣布开发出一种材料,可通电加速修复受损神经。相关研究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材料学》杂志上。

2022年07月07日 科学网   |   受损神经 硅基材料 热度 521

新型锂离子电池能耐极寒和酷热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程师开发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在极寒和酷热的温度下表现良好,同时还能储存大量电能。本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这种耐温度变化的电池。

2022年07月07日 科技日报   |   锂离子电池 极寒 酷热 热度 482

新催化剂能在可见光下高效去除甲醛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东江教授团队的朱玉坤副教授在前期光催化剂的研究基础上,成功研发用于分解甲醛等气体污染物的可见光催化剂,并实现成果转化。

2022年07月07日 腾讯科技网   |   新催化剂 可见光 甲醛 热度 503

我国学者首次参与主编人工智能生成图书出版

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图书——《CRISPR---计算机生成的文献综述》(CRISPR– A Machine-Generated Literature Overview)最新出版,新书主编均来自上海科技大学,是首次有中国学者参与其AI生成图书的实验。

2022年07月06日 科学网   |   AI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 热度 523

我国科学家实现激光雷达系统研制重大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首次实现3米和0.1秒的全球最高时空分辨率的高速风场观测。

2022年07月06日 腾讯科技网   |   激光雷达系统 重大突破 热度 504

新法利用光将甲烷直接转为甲醇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光和光催化材料,在常温常压下将甲烷直接转化为液态甲醇的快捷方法。这一成果不仅有助于节能减排,且能获得经济收益,因为得到的甲醇可用于制造很多有用的物品。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材料》杂志。

2022年07月06日 科技日报   |   光催化材料 甲烷 液态甲醇 热度 547

中国学者参与利用人工智能发现渐冻症治疗新靶点

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近日,中国学者参与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发现了“渐冻症”的潜在治疗靶点,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2年07月05日 科学网   |   人工智能 渐冻症 热度 536

环形RNA调控小细胞肺癌的关键信号通路找到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林文楚课题组研究发现,环形RNA作为分子海绵可以同时结合多个miRNA,进而调控单一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该研究成果有望为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2022年07月05日 中国经济网   |   环形RNA 小细胞肺癌 关键信号通路 热度 509

美科学家开发AI新算法 可提前一周预测犯罪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人工智能(AI)新算法,通过从暴力和财产犯罪的公共数据中,学习时间和地理位置的模式来预测犯罪。该模型可以提前一周预测未来的犯罪活动,准确率约为90%。该模型也揭示了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某些偏见。

2022年07月05日 科技日报   |   AI新算法 预测犯罪 热度 496

高灵敏度探针可检测癌症转移相关生物标记物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黄青研究员课题组研发出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超灵敏生物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癌症转移相关的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生物标志物。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学:X》上。

2022年07月05日 科技日报   |   超灵敏生物传感器 癌症转移检测 热度 509

地球上目前已知矿物来源编目完成

每一种矿物都有一段历史,每一颗石头都讲述了一个故事。据1日《美国矿物学家》月刊发表的两篇论文,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领导的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地球上每一种已知矿物的起源和多样性,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将有助于重建地球上的生命历史,指导寻找新的矿物和矿藏,预测未来生命的可能特征,并帮助寻找宜居行星和地外生命。

2022年07月04日 科技日报   |   矿物来源编目 热度 527

植入式神经冷却装置实现按需镇痛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美国西北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小型、柔软、灵活的植入物,不需要使用药物就可以针对性地缓解疼痛,并已在动物模型中演示了它的有效性。这种首创的设备或可成为阿片类药物和其他高度成瘾性药物的替代治疗方案。

2022年07月01日 科技日报   |   植入式神经冷却装置 热度 500

研究称人类唾液或可分解塑料

泰国科学研究所和朱拉隆功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人类唾液中可能含有一种酶可以分解PET塑料,PET塑料俗称涤纶树脂,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022年06月30日 腾讯科技网   |   人类唾液 分解塑料 热度 687

声波首次在芯片上实现控制与调制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展示了如何利用电场,在芯片上控制和调制声波,朝最终研制出声学集成电路又近了一步。

2022年06月30日 科技日报    |   声学集成电路 芯片 声波 热度 524

研究证明G4高级结构参与细胞脂肪代谢的调控

近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教授冯启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首次把DNA G4高级结构与生物细胞脂肪代谢调控联系起来,证明了G4高级结构参与了细胞脂肪代谢的调控,进而影响生物性状这一新的生物学功能。

2022年06月30日 科学网   |   G4高级结构 细胞脂肪代谢调控 热度 613

苏大团队研发免疫检测新技术,超越传统方法实现同时多靶点检测及信号放大

苏州大学药学院药剂系刘密教授团队研发了 FOLISA 和 FOLISPOT 两种基于 DNA 条形码和 DNA 互补配对放大法的免疫检测新技术,实现了信号放大和同时多靶点检测。

2022年06月29日 腾讯科技网   |   免疫检测 新技术 多靶点检测 信号放大 热度 666

柔性机械假肢可减轻使用者痛苦

每30秒,世界上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的腿因病被迫截肢。这些患者经常患有神经病变,下肢感觉丧失,因此无法检测到由不合适假体造成的损伤,从而导致截肢。加拿大科学家近日在美国物理联合会期刊《生物微流体》上,展示了他们使用支持微流体的柔性机器人技术开发的新型假肢,有望大大减少脚踝和膝关节截肢患者的皮肤溃疡和疼痛。

2022年06月29日 科技日报   |   柔性机械假肢 热度 513

科学家成功研制新型探针 助力实现肿瘤早期诊断

中国医学专家研制成功新型荧光免疫探针,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术中导航、疗效评估等提供了精准、实时的“可视化”技术手段。

2022年06月28日 科学网   |   新型荧光免疫探针 热度 508

新型可穿戴传感器能检测潜在脑震荡

根据《科学报告》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运动科学研究,一种新开发的传感贴片可安置于后颈处,有助于预测高冲击运动如橄榄球或柔道带来的脑震荡风险。这项研究报告了这种小型柔性装置能够在测试假人身上检测突发的颈部压力。

2022年06月28日 科技日报   |   传感贴片 脑震荡 预测 热度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