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工程师团队开发了一种可一步构建机器人的新设计策略和3D打印技术。这项研究进展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展现了各种能够行走、机动和跳跃的微型机器人的构造。
2022年06月17日 科技日报 | 3D打印 “元机器人” 热度 5696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为艾滋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独特方法,有望开发成相关疫苗或促成一次性治疗艾滋病。这项技术利用了B型白细胞,这些白细胞能在患者体内进行基因改造,并分泌针对艾滋病病毒(HIV)的中和抗体。该研究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杂志上。
2022年06月16日 科技日报 | 艾滋病 B型白细胞 热度 4943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陈跃军研究组15日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临床研究杂志》)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人类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分化标志物预测帕金森病细胞治疗结果》的研究论文。据介绍,该研究为实现更有效、更安全的帕金森病细胞替代疗法迈出重要一步。
2022年06月16日 科学网 | 帕金森病 细胞替代疗法 热度 4876
通过铁电栅极绝缘体和原子层沉积氧化物半导体通道,日本科学家制造了三维垂直场效应晶体管,可用来生产高密度数据存储器件。此外,通过使用反铁电体代替铁电体,他们发现擦除数据只需要很小的净电荷,从而提高了写入的效率。发表在2022年IEEE硅纳米电子研讨会上的该项成果,将催生新的更小、更环保的数据存储器。
2022年06月15日 科技日报 | 三维垂直场效应晶体管 高密度数据存储器件 热度 3818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徐汉福教授课题组近日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相关主题的研究论文,以单细胞分辨率揭示了家蚕丝腺的全细胞异质性及其基因转录图谱,这是实验室研究团队继2003年解码家蚕全基因组DNA遗传密码后,从单细胞维度首次对家蚕产丝器官及其基因表达动态进行的超高分辨率解析,实现了家蚕丝腺研究从组织水平到单细胞水平的跨越。
2022年06月15日 腾讯网科技 | 家蚕 基因研究 重大突破 热度 4924
俄罗斯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在极低温度下仍具有高强度和延展性的独特合金,可广泛用于探索太空、海洋、北极和南极所需的系统。
2022年06月15日 科学网 | 合金 高强度 热度 3573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展示了一个毫米级的折纸机器人,其可利用磁铁和折纸折叠的方式进行多方向旋转移动。该机器人水陆两用,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移动并执行任务,包括受控的液体药物递送和定向固体货物运输。
2022年06月15日 科学网 | 折纸机器人 毫米级 热度 551
一项研究显示,能使人烟草成瘾自发缓解的脑部病变其影响区域属于一个特定的脑神经网络。这一证明该神经网络在不同成瘾物质之间通用性的进一步证据,为神经调控疗法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新靶标。
2022年06月14日 科学网 | 脑神经网络 物质成瘾 热度 570
美国怀特黑德研究所乔纳森·韦斯曼及其同事展示了在人类细胞中表达基因的第一份综合功能图谱。
2022年06月14日 科学网 | 表达基因 综合功能图谱 热度 585
由莫斯科电子技术学院研究人员合成的一种很有前途的化合物,具有高抗肿瘤活性。该物质可用于创造一种新型有效抗癌药物,同时对人体健康细胞是安全的。
2022年06月14日 科技日报 | 抗肺癌新药 健康细胞 热度 566
据13日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的论文,由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小组发现了细菌交换DNA并产生耐药性的新细节。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是理解细菌如何接合配对方面取得的关键进展,将使人们能够预测新出现的耐药质粒在高危细菌病原体中的传播。
2022年06月14日 科技日报 | 细菌交换DNA 抗生素耐药性成因 热度 516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王卫超教授课题组首次在三元氧化物催化剂莫来石上实现无能耗超低温臭氧分解。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为新型大气污染物臭氧在超低温环境下的降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在商业航空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2022年06月13日 科学网 | 无能耗超低温臭氧分解 热度 584
美国波士顿学院物理学家领导的一个跨学科团队发现了被称为“轴向希格斯模式”的新粒子,这是一种以前无法检测到的量子激发,也是著名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磁性相对粒子。这一成果克服了以往极端实验条件的难点,且这种简单明了的实验技术还可直接应用于超导体、磁体、铁电体和电荷密度波中的模式。
2022年06月13日 腾讯科技网 | 轴向希格斯 新粒子 热度 3469
历经6年努力,意大利和奥地利研究人员开创性地研发出一种三合一混合材料,被称为新一代“智能皮肤”。其灵敏度是真实皮肤的1000倍,能探测触觉、温度、水分甚至微生物,有助促进灵敏机器人和智能假肢的研发。相关研究发表于最近的《先进材料技术》杂志。
2022年06月13日 科技日报 | 智能皮肤 灵敏度 热度 537
根据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一种最初被确定为胰岛素活动所必需的受体,也被发现存在于小鼠大脑深处的神经干细胞中,对脑干细胞的寿命至关重要,这一发现对大脑健康和未来治疗大脑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6月10日 科学网 | 脑干细胞 胰岛素受体 热度 584
论是《终结者》中的反派T-800还是《机械战警》中的英雄警察亚历克斯·墨菲,由生物和人造材料制成的生物混合机器人一直是许多科幻梦想的中心。最近,日本科学家在机器人身上制作出“活的”类人皮肤,让人们离科幻目标又近了一步。9日发表在《物质》杂志上的一种新方法,不仅为机械手指提供了人类皮肤般的质感,还具有防水和自愈功能。
2022年06月10日 科技日报 | 机械手指 人类皮肤 热度 571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雄里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首次揭示了一类特殊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在近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06月10日 腾讯科技网 | 视网膜 细胞 近视 热度 533
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IAF)研究人员在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中心的超灵敏激光阈值磁强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可通过受激发射实现64%的信号功率放大,并显示出创纪录的33%的超高对比度。该研究将为进一步开发用于室温和现有背景场下的高灵敏度磁场传感器铺平道路。
2022年06月10日 腾讯科技网 | 超灵敏磁强计 信号功率 热度 568
日前,一个中俄科研团队找到了一种廉价且环保的方法来处理流行的光催化剂材料,大大提高了将阳光转化为氢能的效率。
2022年06月09日 科学网 | 光催化剂材料 氮化碳 热度 537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型传感器,可在几分钟内检出水果上的农药。在《先进科学》杂志一篇论文中描述的该项概念验证技术,使用由银制成的火焰喷涂纳米粒子来增强化学物质的信号。研究人员希望这些纳米传感器可帮助人们在食用前发现农药残留。
2022年06月09日 科技日报 | 纳米传感器 农残检测 热度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