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我科学家发现扭转衰老的关键因子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张维绮研究组合作,通过对21万个单细胞进行测序与解析,找到了年轻血液中能够部分扭转“衰老”的关键因子。为进一步干预衰老提供理论支撑。

2022年05月27日 科技日报   |   干细胞 衰老 关键因子 热度 568

非相邻节点量子隐形传态实现

英国《自然》杂志2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演示了在一个三节点量子网络中,两个非相邻节点之间的量子信息隐形传态。这一结果是朝着量子互联网迈出的重要一步。

2022年05月27日 科技日报   |   非相邻节点量子隐形传态 热度 600

让眼睛免受感染的角膜T细胞发现

发表在《细胞报告》上的这项研究表明,角膜中存在能够“巡逻”和对抗病毒感染的长寿记忆T细胞,颠覆了目前认为健康的角膜中没有T细胞的观点,扩大了眼睛对感染免疫反应的理解。

2022年05月26日 科学网   |   T细胞 角膜 热度 427

罗氏开发出猴痘病毒检测新工具

总部位于瑞士的罗氏制药公司25日发布消息说,该公司及其子公司TIB Molbiol已开发出一组可用于检测猴痘病毒的系列化检测工具。

2022年05月26日 科学网   |   检测猴痘病毒 检测工具 热度 433

无差错量子计算机或成现实

据2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由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实验物理系的托马斯·蒙兹、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马库斯·穆勒和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领导的团队展示了容错量子计算的基本构建模块,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对两个逻辑量子位的一组计算操作,可以用来实现任何可能的操作,意味着无差错量子计算机或将成为现实。

2022年05月26日 科技日报   |   无差错量子计算机 热度 438

“下一代奇迹材料”石墨炔首创成功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并已成功合成出科学家们数十年来孜孜以求的一种新型碳——石墨炔。该成果填补了碳材料科学长期存在的空白,或为电子、光学和半导体材料研究开辟全新的途径。

2022年05月25日 科技日报   |   “奇迹材料” 石墨炔 热度 536

新一代钴基催化剂 破解煤制油难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丁云杰研究员和朱何俊研究员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煤制油技术——“炭载钴基浆态床合成气制油技术”,日前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技术创新性强,解决了传统费托合成钴基催化剂存在的价格昂贵、液体产品选择性较差等技术问题。

2022年05月25日 科技日报   |   新一代 钴基催化剂 煤制油 热度 443

3D打印新技术将不透明树脂制成物体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一种3D打印方法,可在数秒钟内用光将不透明的树脂制成物体。这一突破或在生物医学行业有良好应用前景,例如可用于制造人工动脉。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上。

2022年05月25日 科技日报   |   3D打印 不透明树脂 热度 476

新算法提高量子密钥分发中光子检测效率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开发了一种算法,可提高量子密钥分发(QKD)系统中光子检测的效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IEEE光子学杂志》上。

2022年05月24日 科技日报   |   量子密钥 光子检测效率 热度 455

高速运动的等离子体湍流首次发现

日本国立聚变科学研究所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首次在世界上发现了大型螺旋装置中等离子体在热量逸出时,湍流的运动速度比热量快。

2022年05月24日 科学网   |   等离子体 大型螺旋装置 热度 446

新冠导致血凝障碍原因揭示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可影响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从而产生一种称为淀粉样蛋白的错误折叠刺突蛋白。有害淀粉样蛋白产生与新冠肺炎症状之间可能存在联系,或导致凝血障碍。

2022年05月23日 科技日报   |   新冠 血凝障碍 热度 432

莫比乌斯碳纳米带首次合成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合成了一种带状分子纳米碳,具有扭曲的莫比乌斯带拓扑结构,即莫比乌斯碳纳米带。对于纳米技术、电子学、光学和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功能材料的发展至关重要。

2022年05月23日 科技日报   |   莫比乌斯碳纳米带 热度 474

科学家揭示叶绿体蛋白质量控制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林荣呈等揭示了叶绿体蛋白质量控制的新机制,发现CDC48复合体可以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介导叶绿体内RbcL和AtpB蛋白的降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通讯》。

2022年05月23日 科学网   |   叶绿体蛋白 热度 608

世界首次!AI元学习引入神经科学,有望提升脑成像精准医疗

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字节跳动等机构合作的一项技术成果在神经生物学顶级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 神经系统科学》)上发布。这项研究首次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元学习方法引入到神经科学及医疗领域,能在有限的医疗数据上训练可靠的AI模型,提升基于脑成像的精准医疗效果。

2022年05月20日 科技腾讯网   |   AI元学习 神经科学 脑成像 精准医疗 热度 482

首个锌金属“伴侣蛋白”确定

据17日发表在《细胞》与《细胞报告》杂志上的两篇论文,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个锌金属的伴侣蛋白,并将其命名为锌调节GTP酶金属蛋白激活剂1(ZNG1),它可将锌输送到需要它的蛋白质中,如果没有ZNG1,锌就无法发挥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所有生物都用来运输生存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的关键机制,有助于解决缺锌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生物学探索领域。

2022年05月20日 科技日报   |   锌调节GTP酶金属蛋白激活剂1(ZNG1) 热度 453

中国科研团队提出云集“围攻”生物靶标智能纳米机器人模型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所杨良保研究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可非线性云集“围攻”生物靶标的智能DNA分子纳米机器人模型。

2022年05月19日 科学网   |   纳米机器人 DNA纳米技术 热度 530

新法使用磁性纳米粒子治疗癌症

俄罗斯联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新闻中心称,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科研人员发现了磁纳米粒子在铁磁流体中的一种不同寻常的特性,该特性对于开发新的癌症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2022年05月19日 科技日报   |   磁性纳米粒子 癌症治疗 热度 465

广东专家找到肺癌复发预测利器

肺癌难治愈的关键点之一是其有极高的复发转移率。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科研团队17日发布消息称,通过血液检测查找残留病灶,能对复发概念精准预测。

2022年05月18日 科学网   |   肿瘤分子残留病灶 精准预测 热度 465

中科大首次实现侧信道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张强等研究人员,以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团队,首次实现了侧信道无关量子密钥分发的实验验证。

2022年05月18日 腾讯科技网   |   侧信道 量子密钥 分发实验 热度 476

“钇”步到位 精准制导杀灭癌细胞

据介绍,钇90树脂微球是2022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首款治疗性放射性药物,是我国首个获得批准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产品,也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款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放射性微球产品。钇90树脂微球更像是一发精准制导的微型核弹。医生前期通过精准定位,使带有合理放射线的钇90树脂微球通过介入手段直达肿瘤内部,通过释放β射线集中快速杀灭肿瘤细胞,且对周围健康组织不造成影响。

2022年05月18日 科技日报   |   钇90树脂微球 热度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