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大脑中,复杂的记忆同样由一个整体及其部分组成。虽然整体记忆存储在海马体中,但部分细节被解析并存储在其他地方,即前额叶皮质。
2022年07月15日 科学网 | 海马体 前额叶皮质 热度 570
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可根据血细胞内发生的突变,结合基因组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预测某人未来罹患白血病的风险。
2022年07月15日 科技日报 | 新方法 白血病 热度 602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所杨良保研究员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方法,通过构建一种天然小于3纳米的多层层间小间隙主动捕获目标分子,实现高灵敏SERS(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
2022年07月15日 科技日报 | 纳米间隙 目标分子 热度 528
“AI(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已经引起研究院所和制药行业高度重视,AI开始赋能药物研发的靶标发现和确证、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药物药代和毒性评价等各个阶段,将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
2022年07月14日 科学网 | 人工智能技术 药物研发 热度 544
利用硅开发量子技术为快速扩展量子计算提供了机会。近日,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FU)的研究人员在量子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关键突破。发表在13日《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他们对超过15万个硅“T中心”光子自旋量子比特的观察,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构建大规模可扩展量子计算机和纯硅量子互联网成为可能。
2022年07月14日 科技日报 | 纯硅量子互联网 热度 509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朴海龙团队与中山大学研究员鞠怀强、教授徐瑞华团队合作,发现饮食中的蛋氨酸限制能通过增加不同小鼠模型中肿瘤浸润性CD8+ T细胞的数量和细胞毒性来减少肿瘤生长并增强抗肿瘤免疫力。
2022年07月13日 科学网 | 蛋氨酸 免疫检查点阻断 热度 595
中国瓣膜病的治疗进入“聚合物”(polymer)新时代。与传统的生物瓣膜相比,这种新型材料的心脏瓣膜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可达20-25年之久。
2022年07月13日 科学网 | 心脏瓣膜 聚合物瓣膜 热度 626
据发表于近日《自然·材料》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发现了多层魔角石墨烯家族中的稳健超导性。他们报告了超导魔角偏转4层和5层石墨烯的实验,将交替偏转魔角多层石墨烯建立为可靠的“莫尔超导体家族”。这是第一个已知的多层魔角超导体家族,每个家族成员都由多层石墨烯组成,以精确的角度偏转堆叠。这一新发现表明,这一家族的石墨烯中的平带在超导性中起着核心作用。
2022年07月13日 科技日报 | 多层魔角石墨烯 稳健超导性 热度 510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培育出一个小型的人类左心室模型。这种生物人工组织结构由活的心脏细胞组成,跳动的强度足以将液体泵入生物反应器。这种模型可作为实验平台,给研究和治疗心脏疾病提供新方法。
2022年07月13日 腾讯科技网 | 生物人工 左心室模型 培育成功 热度 47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王辉课题组,制备出超小铜纳米晶嵌入的氮掺杂碳纳米片催化剂,该催化剂可用来实现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2022年07月13日 腾讯科技网 | 新型催化剂 二氧化碳 还原反应 热度 53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报道了稻瘟菌效应蛋白AvrPiz-t和水稻E3泛素连接酶APIP6共同靶向过氧化氢酶OsCATC,通过调控活性氧的积累调节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2022年07月12日 科学网 | 稻瘟菌效应 热度 555
北矿化学科技(沧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矿化学)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选矿剂,用于在黄金生产中替代氰化钠。该药剂兼具安全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2022年07月12日 科技日报 | 氰化物 新药剂 黄金行业 安全环保 热度 575
澳大利亚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制出首款自校准光子芯片,其能“变身”数据高速公路上的桥梁,改变当前光学芯片之间的连接状况,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有望促进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最新研究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杂志。
2022年07月12日 科学网 | 自校准光子芯片 热度 455
科学家们正尝试解决人与机器之间的差距问题。英国《自然·人类行为》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一个人工智能(AI)系统能以类似婴儿的方式学习物理世界的基本常识性规则。
2022年07月12日 科技日报 | 人工智能(AI)系统 直观物理 热度 488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和罗格斯大学研究人员首次确定了艾滋病病毒(HIV)Pol蛋白的分子结构,这是一种在HIV复制后期或病毒自我传播并扩散到全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确定分子的结构有助于回答长期以来关于蛋白质如何分解自身以推进复制过程的问题。
2022年07月11日 科学网 | 艾滋病病毒 蛋白酶 热度 477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南策文院士、沈洋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可弯曲的、具备高锂离子电导率的超薄复合固体电解质膜,采用该薄型复合电解质膜组装的全固态电池显示出优异的循环性能。这是迄今为止报道中室温下循环寿命最长的全固态电池。
2022年07月11日 腾讯科技网 | 循环寿命 全固态锂电池 热度 710
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材料和工艺,用于制造比生物肌肉更强壮、更灵活的人造肌肉。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2022年07月11日 科技日报 | 人造肌肉 新材料 热度 517
专注于甲型肝炎病毒(HAV)的这一周期,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病毒复制需要人类蛋白ZCCHC14和TENT4 poly(A)聚合酶之间的特定相互作用。他们还发现,口服化合物RG7834能在一个关键步骤停止复制,使病毒无法感染肝细胞。
2022年07月08日 科学网 | 甲型肝炎病毒 口服化合物 热度 561
中澳天文学家发现一个刚刚完成共有包层抛射的双星系统,被抛射的共有包层正以约每秒200千米的速度离开双星系统。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在观测上发现双星共有包层演化过程的直接证据。该重大发现为深入理解共有包层演化打开了新途径。
2022年07月08日 腾讯科技网 | 双星共有包层 演化过程 热度 502
宇宙中最早的类星体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谜团已经困扰科学家近20年。现在,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已经找到答案:第一批类星体是在早期宇宙中罕见气层的剧烈湍流条件下自然形成的。最新研究还颠覆了多年来人们对宇宙中第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起源的看法。
2022年07月08日 科技日报 | 类星体 黑洞起源 热度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