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利用贻贝黏附蛋白实现无疤痕皮肤移植

韩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贻贝黏附蛋白的生物黏合剂,这种生物黏合剂能够快速愈合伤口并减少疤痕。使用这种黏合剂的皮肤移植可有效地使皮肤恢复活力,而无需使用缝合线。

2022年06月28日 腾讯科技网   |   贻贝黏附蛋白 疤痕 皮肤移植 热度 562

脱发治疗分子靶点发现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脱发治疗分子靶点。6月23日发表在《自然免疫学》上的研究论文,描述了称为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是如何使用激素作为信使,与皮肤细胞相互作用以产生新毛囊,从而促进毛发生长。

2022年06月27日 科学网   |   脱发治疗分子靶点 热度 513

研究揭示OGG1促进DNA氧化损伤修复机制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Thomas Helleday和Maurice Michel研究组合作发现,小分子激活8-氧鸟嘌呤 (8-oxoG) DNA 糖基化酶 1 (OGG1)可获得新的功能,从而促进DNA氧化损伤修复。

2022年06月27日 科学网   |   DNA氧化损伤修复 热度 1753

基因融合被证明是水稻新基因产生的重要机制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研究人员近期研究发现,基因融合是水稻及其近缘种新基因产生的重要机制,这意味着新基因研究取得了又一项重要进展。

2022年06月27日 腾讯科技网   |   基因融合 水稻新基因 热度 524

世界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推出

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量子计算机物理学家团队设计了一个原子尺度的量子处理器,能够模拟小有机分子的行为,攻克了大约60年前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的挑战。该校初创企业“硅量子计算”公司(SQC)6月23日宣布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

2022年06月27日 科技日报   |   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 热度 536

意外发现:乳腺癌在睡眠时加速扩散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巴塞尔大学医院和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展开的一项新研究,得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后来形成转移的循环癌细胞,主要出现在患者的睡眠阶段。

2022年06月24日 科技日报   |   乳腺癌 睡眠 扩散 热度 529

“四中子态”迄今最明确证据发布

来自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等国的科学家获得了迄今最明确的证实“四中子态”这种物质存在的证据,有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新奇的物质形态也可能拥有对现有或新兴技术有用的性质。

2022年06月24日 科技日报   |   “四中子态” 证据 热度 505

蘑菇提取物可清除HPV感染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的最新研究,每天使用蘑菇提取物有助于免疫系统清除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2022年06月24日 科技日报   |   蘑菇提取物 HPV感染 热度 530

新“人造鼻”用呼吸识别“你是谁”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嗅觉传感器,能够通过分析呼吸中的化合物来识别个体身份。

2022年06月24日 科技日报   |   新“人造鼻” 呼吸 识别 热度 529

动物实验显示新技术可修复心肌细胞并促其再生

最近,美国休斯敦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不仅可以修复小鼠的心肌细胞,而且能在心脏病发作或心肌梗塞后使它们再生。

2022年06月23日 科学网   |   心肌细胞 热度 559

全能干细胞研究取得新突破

清华大学药学院丁胜教授及其团队首次发现全能干细胞的体外定向诱导及其稳定培养的药物组合,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于6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该研究标志着从克隆技术到再生医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启除自然胚胎孕育之外的其他途径来创造或复原全新生命的可能。

2022年06月23日 科技日报   |   全能干细胞 热度 573

光免疫疗法可“点亮”并清除癌细胞

一些肿瘤非常接近身体的重要器官,为避免治疗时损害身体健康部位,开发新的癌症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据英国《卫报》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疗法,可以“点亮”并清除微小的癌细胞。这一突破有望使医生更有效地靶向并消灭癌症,或将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之后的第五大癌症治疗方法。

2022年06月22日 科技日报   |   光免疫疗法 神经母细胞瘤 热度 634

新型植物包装保鲜抗菌可降解

为了生产环保的塑料食品包装和容器替代品,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植物性涂层,可以喷在食品上,防止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入侵以及运输破坏。

2022年06月22日 科学网   |   可生物降解 植物性涂层 热度 580

香港大学研发无创式微波高温热疗技术

香港大学杨伟国团队研发出一种无创式微波高温热疗技术,成功恢复失效的传统抗生素对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深层组织感染(如尿道炎或腹膜炎)的治疗效果。

2022年06月21日 科学网   |   无创式微波高温热疗技术 热度 676

纳米粒子可像路标导引光流方向

据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报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物理学家开发出一种微小的半透明载玻片,通过操纵光在纳米尺度上的传播方向,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图像。这一技术为开发新型基于光的设备铺平道路,有望带来更快、更便宜、更可靠的互联网,成为未来许多技术的基础。

2022年06月21日 科技日报   |   纳米粒子 导引 光流 热度 575

我国科学家创制碳家族单晶新材料

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常压下通过简单的反应条件,创制出一种新型碳同素异形体单晶——单层聚合C60。这项研究开辟了以碳簇代替原子构筑碳材料的新策略,同时,新制备的碳材料在非线性光学和功能化电子器件方面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在超导、量子计算、自旋输运、信息及能量存储、催化等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22年06月20日 网易新闻   |   碳家族 单晶 新材料 热度 6575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白内障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中国学者在一项纳入30余万人群队列的前瞻性纵向研究发现,白内障可导致视觉皮层以及认知相关联的重要脑区——海马的结构变化和体积萎缩。

2022年06月20日 科学网   |   白内障 阿尔茨海默病 热度 6554

首个使用偏振的超快光处理器面世

据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篇论文,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光的偏振来实现最大化信息存储密度的设备。新研究使用多个偏振通道展开了并行处理,计算密度比传统电子芯片提高了几个数量级。

2022年06月20日 科技日报   |   光偏振 光处理器 光子计算 热度 599

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玻色量子纠错码,提升量子精密测量灵敏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邹长铃研究组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孙麓岩研究组合作,在超导量子系统中首次利用玻色量子纠错编码来提升量子精密测量的灵敏度。

2022年06月17日 科学网   |   玻色量子纠错编码 热度 6156

3D打印“元机器人”能一步构建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工程师团队开发了一种可一步构建机器人的新设计策略和3D打印技术。这项研究进展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展现了各种能够行走、机动和跳跃的微型机器人的构造。

2022年06月17日 科技日报   |   3D打印 “元机器人” 热度 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