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钇”步到位 精准制导杀灭癌细胞

据介绍,钇90树脂微球是2022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首款治疗性放射性药物,是我国首个获得批准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产品,也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款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放射性微球产品。钇90树脂微球更像是一发精准制导的微型核弹。医生前期通过精准定位,使带有合理放射线的钇90树脂微球通过介入手段直达肿瘤内部,通过释放β射线集中快速杀灭肿瘤细胞,且对周围健康组织不造成影响。

2022年05月18日 科技日报   |   钇90树脂微球 热度 470

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力学影响基因突变的机制,影响概率约为万分之1.73

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力学影响基因突变的机制,影响概率约为万分之1.73。这项研究进一步说明了量子隧穿效应和氢键质子转移,对基因突变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未来,该研究或推动基因突变模型的发展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2年05月17日 腾讯科技网   |   量子力学 基因突变 影响概率 热度 568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量子自旋液体基态,或可开发新型量子计算机

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团队在一种磁性材料——由铈、锆和氧组成的化合物Ce2Zr2O7中,观察到一种“量子自旋液体基态”。或可开发新型量子计算机

2022年05月17日 腾讯科技网   |   量子自旋液体基态 新型 量子计算机 热度 475

超薄燃料电池利用人体自身糖分发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工程师给出了肯定答案。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葡萄糖燃料电池,可将葡萄糖直接转化为电能。该装置厚度仅400纳米,约为人类头发直径的1/100。该含糖电源每平方厘米产生约43微瓦的电力,实现了迄今为止葡萄糖燃料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

2022年05月17日 科技日报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张梦然)   |   新型葡萄糖燃料电池 热度 452

废弃材料制成可再生生物水泥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工艺,利用工业电石渣和尿液中的尿素这两种常见的废料来制造生物水泥,新方法能使生物水泥变得更环保及更可持续,有望在土壤改良、控制海滩侵蚀以及文物雕像修复等方面“大显身手”。相关研究发表于《环境化学工程杂志》。

2022年05月17日 科技日报   |   可再生生物水泥 土壤改良 热度 428

稳定量子点外壳可控抗癌药物剂量

俄罗斯萨拉托夫国家研究型大学研制出稳定的量子点外壳,使其能够安全地用于诊断癌症和控制药物剂量。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分析和生物分析化学》杂志上。

2022年05月16日 科学网   |   量子点外壳 控制药物剂量 热度 477

AI助力研发冠状病毒“通用疫苗”

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人们开始担心之前使用的新冠疫苗是否依然有效。究竟有没有一种能够应对各种新冠病毒的“通用疫苗”?为防范下一场全球大流行病,很多国家都在推进相关研究,科学家们更是用上了“大杀器”——人工智能。

2022年05月16日 科技日报   |   冠状病毒“通用疫苗” AI 热度 471

藻类系统“变身”可再生生物光伏电池

英国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广泛存在的蓝绿藻为微处理器持续供电了一年,过程中只使用环境光和水。该系统具有以可靠和可再生方式为小型设备供电的潜力。该研究近日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

2022年05月13日 科技日报   |   蓝绿藻 可再生生物光伏电池 热度 441

含氟纳米结构可高速低耗淡化海水

日本研究人员首次使用基于氟的纳米结构成功过滤了水中的盐。与目前主要的海水淡化方法(热能法和反渗透膜法)相比,氟离子纳米通道的工作速度更快,需要的压力和能量更少,是更有效的过滤器。

2022年05月13日 科学网   |   海水淡化 纳米结构 热度 479

研究人员开发出带宽增10倍的接入网,凸显低成本、低功耗优势

班戈大学数字信号处理(DSP)中心的研究人员宣布找到了一种颇具成本效益的方法,能够提高为家庭和企业提供移动服务、宽带的网络的性能。

2022年05月13日 OFweek光通讯网   |   带宽 接入网 低功耗 热度 489

国际最新研究:机器学习模型可实施光速级地震监测

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对大型地震的演化进行准确的实时估测,这个经过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能测定以光速传播的重力变化信号。

2022年05月12日 腾讯科技网   |   新研究 机器学习模型 光速级 地震监测 热度 496

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力学如何导致基因突变

近日,科学家表示量子力学可以解释基因突变的原因,并首次通过计算机建模,探究出量子力学如何导致基因突变。

2022年05月12日 腾讯科技网   |   量子力学 基因突变 热度 520

香港科大利用人工智能平台预测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研究团队建立了一套人工智能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人们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有助于进行早期风险筛查和疾病管理。

2022年05月12日 科学网   |   阿尔茨海默病 人工智能风险预测评分系统 热度 455

新一代人工晶状体研究成果 获ASCRS发布

享誉全球眼科学术界的“2022美国白内障和屈光外科学会(ASCRS)大会”近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西安高新区入驻企业——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会上连续发布了3篇关于全新一代生物材料“交联聚烯烃”人工晶状体的研究成果。其中《全新可折叠“交联聚烯烃xPIB”人工晶状体的理化性能评价报告》荣获大会颁发的最佳学术报告殊荣,成为唯一入选并发表的中国科研成果。

2022年05月12日 科技日报   |   人工晶状体 热度 450

新视网膜细胞图助力精确治疗致盲疾病

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AI)分析了单细胞分辨率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图像,创建了一个定位眼睛内每个亚群的参考地图,最终发现了RPE的5个亚群——一层滋养和支持视网膜感光器的组织。新发现将帮助科学家为特定的退行性眼病开发更精确的细胞和基因疗法。

2022年05月11日 科学网   |   视网膜色素上皮 退行性眼病 热度 432

新型催化冷凝器让普通金属“变身”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为“催化冷凝器”的开创性装置,可通过电方式让一种金属的行为像另一种金属,用作加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使化学反应更快、更高效地进行。这项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姊妹刊JACS Au网站,为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新催化技术打开了大门,可提高储存可再生能源、制造无碳燃料和可持续材料的效率。

2022年05月11日 科技日报   |   催化冷凝器 热度 451

新方法抑制蓝藻生长 将降低水环境污染防治成本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饶义剑教授团队,通过反复研究发现了尾孢菌素对太湖蓝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这将为太湖蓝藻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2年05月10日 科技日报   |   新方法 蓝藻 污染防治 热度 510

研究揭示肿瘤的进展轨迹

美国加州大学Jonathan S. Weissman、Nir Yosef和麻省理工学院Tyler Jacks研究组,合作利用谱系追踪技术揭示了肿瘤进化的系统动力学、可塑性和路径。

2022年05月10日 科学网   |   肿瘤进化 系统动力学 热度 448

新可穿戴设备可持续监测多项身体指标

想象一下,既能测量你的血糖水平,也知道你是否过量饮酒,还可以在锻炼过程中监测你的肌肉疲劳程度,所有这些都能在佩戴于皮肤上的小设备中完成。现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已经开发出这样一款可穿戴设备,可以同时实时连续监测葡萄糖、酒精和乳酸水平等多个健康数据。

2022年05月10日 科技日报   |   可穿戴设备 监测身体指标 热度 439

南京大学等发现月壤新用途:生产氧气和燃料

南京大学等发现月壤新用途:生产氧气和燃料。为实现“零能耗”的月球生命保障系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2022年05月09日 腾讯科技网   |   月壤 氧气和燃料 热度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