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程序员短缺。如果人工智能(AI)会写代码——只要人类告诉AI想通过程序做什么,将带来许多便利。根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研究,一款名为“阿尔法扣”(AlphaCode)的新AI系统正在让人类离这一愿景更近一步。该系统来自“深度思维”研究实验室,整体性能相当于经过几个月到一年培训的新手程序员。
2022年12月12日 科技日报 | “阿尔法扣”(AlphaCode) AI系统 热度 48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林贤丰医师、范顺武教授团队与浙大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将植物的类囊体跨物种递送到动物体衰老病变的细胞内,让动物细胞拥有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并在退行性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中应用,重塑了软骨细胞的合成代谢。
2022年12月09日 科学网 | 光合作用 类囊体 热度 519
一例复发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经多线化疗失败,病情恶化,高肿瘤负荷伴大量乳糜性腹水,在接受靶向CD19的CAR-T治疗后,快速获得缓解。
2022年12月07日 科学网 | 细胞淋巴瘤 热度 496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使用单次胸部X光片就能预测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在10年内死亡的风险。该模型最终可能成为医生的决策支持工具。
2022年12月05日 科技日报 | AI 单次X光 心脏病 热度 514
为研究细胞运动,日本研究人员创建出一种迄今为止基因组最小的移动生命形式。有望推进人们对细胞运动的进化和起源的理解。
2022年12月05日 中国新闻网 | 最小移动生命体 热度 537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实验室培育出一个三维类器官模型,该模型的细胞来自人体组织,旨在促进人们对胃食管交界处(GEJ)早期癌症发展的理解。近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这篇关于类器官模型的报告还揭示了一个可能的生物靶点,即用一种药物治疗GEJ癌症。研究人员证明,这种药物可以减缓或阻止小鼠体内此类肿瘤的生长。
2022年12月05日 科技日报 | 三维类器官模型 癌症 热度 431
量子物理与广义相对论“相看两厌”的局面,几乎是被理论物理学界所公认,而量子引力却在尝试将这二者“调和”。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报道了利用一台量子处理器对全息虫洞进行量子“模拟”。此次演示使用的是谷歌的“悬铃木”(Sycamore)处理器,这一成果代表着人们距离在实验室研究量子引力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2022年12月02日 科技日报 | 量子计算机 全息虫洞 热度 513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谢和平与其指导的深圳大学/四川大学博士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 membrane-based seawater electrolyser for hydrogen generation”的研究成果。
2022年12月02日 科学网 | 电解制氢 热度 566
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航。和之前载人飞船任务不同,此次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后,实现了“神十四”和“神十五”飞船的“宇宙级”同框,也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10所承担了结构与机构、热控、测控、仪表与照明、环控生保等5个重要分系统中共计43台套产品。这些设备与飞船在轨正常工作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对神舟十五号飞船任务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2年12月01日 科技日报 | 神舟十五号飞船 在轨轮换 热度 616
港中大医学院领导的国际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系统,只需通过分析“眼底相”(视网膜图像)便能够侦测阿兹海默症,准确度逾80%。
2022年12月01日 科学网 | 阿兹海默症人工智能 热度 507
量子存储设备可将数据存储为量子状态。来自美国亚马逊云科技量子网络中心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在近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新开发出一种新型量子存储器,能纠错且寿命或相干时间超过2秒,为创建可扩展的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2022年11月30日 科技日报 | 量子存储器 热度 579
普通的食糖可将微芯片图案转移到新的和非传统的表面上吗?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科学家报告了一种利用糖在几乎任意共性表面上进行转印的方法,该技术为电子、光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开辟新材料和微结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022年11月29日 科技日报 | 回流驱动柔性转印(REFLEX) 糖 曲面打印 热度 552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体外受精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驴胚胎,这可能会拯救数十种濒临灭绝的驴物种。
2022年11月18日 科技日报 | 体外受精驴胚胎 培育 热度 1007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利用合成生物学创造了人工酶,这些人工酶被编程为靶向新冠病毒的遗传密码并能摧毁该病毒,该方法可用于开发新一代抗病毒药物。
2022年11月18日 中新网 | “可编程分子剪刀” 新冠 热度 85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家开发新型荧光探针,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高性能工具。
2022年11月17日 科技日报 | 新型荧光探针 生物医学研究 高性能工具 热度 604
奥地利科学家使用蘑菇的皮,制成了计算机芯片和电池的基板,其导电性能几乎与目前由标准塑料聚合物制成的基板相当,且即使将这种基板弯曲2000多次仍然能工作,可用于制造蓝牙传感器等低功耗设备的基础电池以及可穿戴传感器。
2022年11月17日 环球网 | 蘑菇皮 计算机芯片 热度 521
芬兰阿尔托大学、欧洲量子计算公司IQM和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出了一种新的超导量子比特“独角兽”,旨在提升量子计算的准确性,并以99.9%的置信度利用“独角兽”实现了量子逻辑门,这是构建商用量子计算机的重大里程碑,最新研究有望推动量子计算机的应用。
2022年11月17日 科学网 | 超导量子比特 热度 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