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桥石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由金刚石构成的纳米压力舱,能够把物质的高压状态永久封存其中。高压态物质因此可以摆脱传统压力装置的束缚,如普通材料一样在常压条件下独立存在,从而扫除了高压态物质基础研究和广泛应用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该成果刊登在8月17日的《自然》杂志上。
2022年08月18日 科技日报 | 金刚石纳米高压舱 热度 606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的新方法。或将带来治疗细菌感染和皮肤伤口的新疗法。
2022年08月17日 科技日报 | 皮肤感染 伤口 新方法 热度 596
由德国哥廷根大学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对天然双层石墨烯开展的高精度研究中,发现了新奇的量子效应,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解释。这一系统制备简单,为载荷子和不同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见解,有助于理解所涉及的过程,促进量子计算机的发展。
2022年08月17日 科技日报 | 天然双层石墨烯 量子效应 热度 572
据15日发表在《自然·材料》上的论文,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光子和电子自旋量子位来控制二维(2D)材料中的核自旋,实现了在2D材料中写入和读取带有核自旋的量子信息。他们用电子自旋量子位作为原子尺度的传感器,首次在超薄六方氮化硼中实现了对核自旋量子位的实验控制。该研究工作拓展了量子科学和技术的前沿,使原子尺度的核磁共振光谱等应用成为可能。
2022年08月16日 科技日报 | 二维(2D)材料 核自旋 热度 585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研究人员合作研发出一种简单且安全的硅锗薄膜制造技术,这种薄膜可将工业设施的废热转化为电力。
2022年08月16日 科技日报 | 硅锗薄膜制造技术 热度 542
100多年来,科学界一直坚持由伯恩哈德·黎曼提出并由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和欧文·薛定谔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范式:即感知色彩空间不是欧几里得空间,而是一个三维黎曼空间。科学家和工业界一直用它来描述眼睛感知颜色之间的差异。然而,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新研究纠正了该数学模型的一个重要错误,或将对目前用于颜料、纺织品制造、色彩测绘、电视和图像分析的颜色测量产生影响。
2022年08月15日 科技日报 | 感知色彩空间 欧几里得空间 三维黎曼空间 热度 582
俄罗斯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用于剂量学研究的3D模型,可在某些阶段完全取代实验室大鼠和小鼠,有望在癌症放射治疗领域临床前研究中放弃使用实验动物。
2022年08月15日 中国经济网 | 3D动物模型 实验鼠 热度 597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SW)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团队确定了新冠病毒是如何构建RNA“帽子结构”(cap)的,这对病毒的成功复制至关重要。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一新发现有望带来抗击新冠肺炎的新策略。
2022年08月12日 科技日报 | 新冠病毒 复制 重要机制 热度 629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化学家开发出一种强大的新方法,可对广泛用于构建药物分子的双环氮杂芳烃进行精确、灵活修饰。将为科学家提供更易用、更灵活的分子设计工具,合成更多化学产品。
2022年08月12日 科技日报 | “分子编辑” 制药化合物 热度 642
可穿戴人机界面设备(HMI)可用于控制机器、计算机、音乐播放器和其他系统。传统HMI面临的挑战是容易因人体皮肤上的汗水失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在《应用物理评论》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基于软磁弹性传感器阵列的可拉伸、便宜且防水的HMI,可将手指按压产生的机械压力转换为电信号。
2022年08月11日 科技日报 | 可穿戴人机界面设备(HMI) 防水 热度 617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变色薄膜,消费者可将其粘在食物上,通过智能手机拍照,就能轻松分析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这种新方法可能是消费者确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一种用户友好且价格低廉的途径。
2022年08月10日 科技日报 | 新薄膜贴纸 亚硝酸盐 热度 550
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极为逼真且详细的脑细胞计算机模型,将来自不同类型实验室的数据集结合在一起,呈现了单个神经元的电、遗传和生物活动的完整图景。相关论文发表在9日的同行评议期刊《细胞报告》上,有助于回答有关神经疾病甚至人类智力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难通过生物实验来获得答案。
2022年08月10日 科技日报 | 脑细胞计算机模型 热度 526
一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江汉大学、武汉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最新的研究显示,当喷出的水的微液滴碰到固体表面时,会产生一种被称为**接触起电**的现象。接触起电提供了一个化学基础,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季节性的特征。
2022年08月09日 腾讯科技网 | 水 双氧水 接触起电 热度 732
从健康监测、健身追踪器到虚拟现实耳机,可穿戴电子产品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创了一种柔性可穿戴热电设备,能将体热转化为电能。该设备具有通常很难结合起来的特性:既柔软又可拉伸,既坚固且高效。
2022年08月09日 科技日报 | 3D打印柔性可穿戴设备 体温发电 热度 542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流量驱动电机。受荷兰标志性风车和生物马达蛋白的启发,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通过DNA自我配置的流动驱动转子,可将电能或盐梯度的能量转化为有用的机械功。这一成果为在纳米尺度上设计主动机器人开辟了新的途径。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物理》杂志上。
2022年08月08日 科技日报 | 最小流量驱动电机 热度 524
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一种控制肌肉修复的独特细胞通信形式。在受损的肌肉中,干细胞必须与免疫细胞一起完成修复过程,科学家们在本研究中证明,一种用于化妆品和骨关节炎治疗注射剂的天然物质——透明质酸,是管理这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关键分子。这很可能在未来展示出巨大的医用及商用空间。
2022年08月05日 科技日报 | 干细胞 透明质酸 受损肌肉 热度 508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和佐治亚理工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在线版发表论文称,他们采用3D打印方法,制作出一种双相纳米结构高熵合金(HEA),其强度和延展性优于现有其他先进的3D打印材料,有望催生可用于航空航天、医学、能源和运输等领域的高性能部件。
2022年08月05日 科技日报 | 3D打印纳米结构高熵合金 热度 503
美国科学家利用DNA精确修改碳纳米管晶格,使晶格可以按需精确组装并按预期发挥作用,从而克服了室温超导体研制过程中此前被认为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有望催生出能彻底改变电子技术的室温超导体。
2022年08月04日 腾讯科技网 | DNA 碳纳米管晶格 热度 511
科学家首次在不使用精子或卵子的情况下创造了合成小鼠胚胎,使其成功地在子宫外生长。这些胚胎是在一个特别设计的生物反应器中发育的,完全来自培养皿中培养的干细胞。这项突破性实验由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进行,标志着人类首次在子宫外培育出完全合成的小鼠胚胎。
2022年08月04日 腾讯科技网 | 干细胞 小鼠胚胎 热度 521
不断以更科学的方式修正死亡和生存的含义,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英国《自然》杂志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在哺乳动物死后1小时开始恢复某些分子和细胞功能,并可保存身体组织。在此过程中没有观察到与正常脑功能有关的脑电活动迹象。这一方法或有望增加移植组织的可用性,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理解这些发现的潜在含义和应用。
2022年08月04日 科技日报 | 哺乳动物器官功能恢复 器官移植 热度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