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科学家团队改善了量子计算机的纠错能力,演示了随着纠错规模增加,错误率反而降低的量子计算。这项工作意味着人们向可扩展的量子纠错更进一步,使量子计算机达到以足够低的错误率运行可用量子算法的水平。
2023年02月23日 科技日报 | 量子计算机 量子纠错 热度 528
最新一期《自然·医学》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报道,对颈脊髓进行硬膜外电刺激,改善了两名中风后慢性肌力不足患者手臂和手的运动和力量。这些数据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脊髓刺激(SCS)作为一种中风后上肢康复方法的潜力。
2023年02月22日 科学网 | 脊髓刺激 硬膜外电刺激 热度 407
美国研究人员使用人工智能(AI)模型揭示了可能影响人类认知进化的基因组突变。这项人类基因组学的开创性研究可能会促进发现复杂脑部疾病的新疗法。该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的《科学进展》上。
2023年02月22日 科学网 | 基因组突变 人工智能 热度 403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可持续跟踪人们使用语音的次数,在声音疲劳和潜在伤害出现之前发出警示。这是首款针对声音疲劳的可穿戴设备。相关论文将发表在最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2023年02月22日 科技日报 | 可穿戴设备 声音疲劳 热度 409
天津大学王汉杰教授、孙韬讲师和刘夺副研究员设计了一种水凝胶包裹的光自养工程微生物菌群“生物活药”,可以在表皮持久发挥治疗功能,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2023年02月22日 新浪科技 | “活着的药物” 皮肤伤口愈合 热度 454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超导量子计算团队提出并实现了超低损耗的量子芯片互联技术,将芯片间量子态传输的保真度提高到单芯片水平(99%)。研究团队实现了5个量子芯片的互联,并展示了跨3个芯片的12比特最大纠缠态(GHZ态),为大规模、可扩展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奠定了基础。
2023年02月21日 科学网 | 超导量子 超低损耗 热度 467
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杰尔癌症中心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特定类型的T细胞功能的代谢途径与之前认为的不同。这一发现背后的关键方法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免疫学》杂志上。
2023年02月21日 科学网 | T细胞 代谢途径 热度 473
据英国《自然·医学》杂志20日报道,一名获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白血病的患者,在移植后9年、暂停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4年里,表现出对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持续抑制。
2023年02月21日 科技日报 | 肝细胞移植 艾滋病毒 热度 413
一项新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周刊上的研究发现,海蜘蛛有神奇的再生本领,可再生其身体中的一些重要部位,该发现或将进一步推动再生科学研究。
2023年02月21日 新浪科技 | 海蜘蛛 再生医学 新启示 热度 631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直接将海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无需脱盐。最新从海水中直接制取氢气的方法简单、可扩展,且比目前市场上的任何“绿氢”生产方法都更具成本效益。
2023年02月20日 科学网 | 无需脱盐 绿氢工业 热度 364
西班牙科学家开发出一系列光敏分子药物,这些药物可被外部光激活,从而实现更局部化和可控的生物效应。未来有望精准治疗癌症等疾病。
2023年02月20日 新浪财经 | 光控药物 癌症 热度 439
2月18日,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品在山东济南发布。该产品的热电联产效率高达92.55%,创造了大功率SOFC热电联产系统效率全球最高纪录。该技术由国际权威检测机构TüV南德的欧盟CE认证,由潍柴集团研发。
2023年02月20日 科技日报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 热度 402
《自然》杂志16日发表一项中美科学家合作的农业研究,描述了一个受牻牛儿苗种子自钻孔行为启发的可生物降解种子“船舱”,其实际上是一个种子载体,使种植成功率比牻牛儿苗种子还要高。这项技术或能提高飞机播种的效果,帮助应对土地退化地区的农业和环境压力。
2023年02月17日 科技日报 | 仿生种子“船舱” 热度 454
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已收购由研究人员自创的一款数字化写作辅助工具TooWrite,成为该出版机构正不断为学术界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中最新增添的一项解决方案,以助力改善研究人员的工作。
2023年02月16日 科学网 | 数字化写作辅助工具 TooWrite 热度 452
据最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领衔团队发现的新证据显示,当石墨烯偏转到某个精确角度时,可成为超导体,传输电能而不损失能量。量子几何在这种偏转石墨烯成为超导体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3年02月16日 科学网 | 石墨烯 超导体 热度 736
智能隐形眼镜是一种像普通隐形眼镜一样附着在人眼上的产品,但可以提供各种信息,其对晶状体的研究也将助力诊断和治疗。此次,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院(UNIST)和韩国电工研究院(KERI)合作开发出了智能隐形眼镜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可通过3D打印实现基于增强现实(AR)的导航。
2023年02月16日 科技日报 | 智能隐形眼镜 3D打印 热度 475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展示了一种可吞咽传感器,当通过消化道时,可以监测其位置,从而帮助医生更容易地诊断胃肠动力障碍,如便秘、胃食道反流和胃瘫。
2023年02月15日 科技日报 | 可吞咽传感器 胃肠道健康 热度 419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展示了一种新型量子比特的操作,称为“触发器”量子比特,它结合了单个原子的精巧量子特性和普通电脑芯片电信号的易控性。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2023年02月15日 科技日报 | 新型量子比特 热度 410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将电磁铁与柔顺机构相结合,推出了其概念验证可重构贴片天线。该成果将柔顺机构作为整个电磁学领域的一种新设计范式,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设计领域分支,将会带来令人兴奋的应用。
2023年02月14日 中国首都网 | 柔顺机构 可重构天线 热度 658
荷叶沾水珠而不湿,日本科学家借助这一“荷叶效应”,利用简单的方法,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离子液滴,这种微滴可用作灵活、持久而可调谐的激光器。与现有不能在大气中工作的“液滴激光器”不同,最新进展有望使激光器在日常环境中使用,从而催生出更便宜的光纤通信设备。相关研究刊发于最近的《激光与光子学评论》杂志。
2023年02月14日 科技日报 | 气流调谐液滴激光器 新型离子液滴 热度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