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科学家首次实现了由6个硅基量子比特组成的完全可互操作的量子阵列。而且,他们借助新的芯片设计方法、自动化校准程序,以及量子比特初始化和读出方法,能以较低错误率操作这些量子比特,有望催生硅基可扩展量子计算机。相关研究刊发于今天出版的《自然》杂志。
2022年09月30日 科技日报 | 六硅基量子位处理器 热度 627
英国《自然》杂志28日发表了一篇药物学论文,报道了两种化学分子在小鼠中具有抗抑郁作用,但没有致幻的副作用。
2022年09月30日 科学网 | 虚拟筛选 抗抑郁 热度 587
美国科学家受植物生长的启发,开发出一种通过挤压工艺使材料生长合成的方法,有望制造出更好的软体机器人,进入那些地形复杂、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甚至在人体内导航等。
2022年09月30日 科技日报 | 软体机器人 合成材料 热度 503
美国物理学家创造了一种自组装粒子的新方法,这一进步为在微观层面构建复杂和创新材料开辟了新途径。这一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新突破,主要集中在乳液(浸入水中的油滴)及其在折叠体自组装中的应用,这些独特的形状理论上可从液滴相互作用的序列中预测出来。
2022年09月29日 科学网 | 自组装粒子 热度 531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用磁铁刺激动物细胞来培育细胞肉的新方法。这项新技术简化了细胞肉的生产过程,可以减少对动物产品的依赖,更加绿色、清洁、安全,并更具成本效益。
2022年09月29日 科技日报 | 新加坡 磁场 细胞肉 热度 547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结构电子皮肤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这种电子皮肤设备包含一个纳米网状结构,可长时间测量和处理生物信号,且不会让佩戴者感觉不适。这一成果标志着科学家们向电子皮肤设备集成系统迈进了一大步。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高级功能材料》杂志。
2022年09月29日 科技日报 | 网格结构纳米电子皮肤 热度 538
光学元器件生产商欧菲光宣布已成功研发新一代 VR Pancake 光机模组。该产品采用折叠光路 3P 镜片设计,使用曲面贴膜技术,具备短镜头总长、近视调节、屈光调节 FOV 无变化、低色散、高 PPD(像素密度)等优势,能大幅降低 VR 头戴设备的重量和体积,带给用户更出色的视觉效果。
2022年09月28日 腾讯科技网 | 欧菲光 新一代 VR Pancake 光机模组 热度 1467
综合外媒报道,北京时间今天早上7时14分,在人类对行星防御的第一次测试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的航天器成功撞向一颗名为“迪莫弗斯”(Dimorphos)的小行星。
2022年09月28日 科技日报 | NASA航天器 撞击小行星 热度 489
香港中文大学卓越儿童健康研究所成功结合药物及基因测试,可在三日内完成药物灵敏度测试,并结合基因分析,配对最有效的药物予病人,以控制病情,有预计只能存活两至三个月的病人藉此延长两年半的生命。
2022年09月28日 科学网 |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基因分析 热度 54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声波驱动的无电池无线水下相机,为解决水下摄像机长时间供电这一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2年09月27日 科技日报 | 声波驱动 无线水下摄像机 热度 514
以色列等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临床检查杂志·观察》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黑色素瘤这种皮肤癌转移到大脑的机制,并相应找到了抑制癌转移的方法。
2022年09月27日 科学网 | 黑色素瘤 皮肤癌 热度 50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可在活细胞内无线操作的微型天线,该天线具有实时监测甚至指导细胞活动的潜力,为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研究其他科学过程开辟了新的前景。研究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2022年09月27日 科技日报 | “细胞漫游者” 热度 504
科学家创造了一种新设备,可以捕获患者家中的无线电波,以跟踪帕金森病的进展和药物的影响。
2022年09月26日 科技日报 | 无线设备 帕金森病 治疗反应 热度 51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纳米工程师已开发出抗肺炎微型机器人,它可在肺部四处游动,提供药物并用于清除危及生命的细菌性肺炎感染。
2022年09月26日 科学网 | 微型机器人 抗肺炎 热度 506
钙钛矿从光中传输电荷的效率非常高,被称为太阳能电池板和LED显示器的下一代材料。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利用钙钛矿制备光纤的全新应用。他们通过使用一种新的温度生长方法,能在非常便宜的液体溶液中生长并精确控制单晶有机金属钙钛矿纤维的长度和直径。研究成果23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2022年09月26日 科技日报 | 单晶有机金属钙钛矿光纤 热度 532
内蒙古农业大学沙生灌木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张晓涛教授课题组,在生物质吸附材料及危险废弃物吸附剂高值化转化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为解决重金属危险废弃物吸附剂的二次污染问题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2022年09月23日 科技日报 | 重金属危险废弃物 新材料 热度 575
据发表在21日的《科学·机器人》杂志的论文,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00到250微米大小的太阳能机器人上安装了比蚂蚁头还小的电子“大脑”,这样它们就可以在不受外部控制的情况下自主行走。
2022年09月23日 科技日报 | 智能微型机器人 电子“大脑” 自主行走 热度 552
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柴继杰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细胞膜受体蛋白是如何一边识别病原菌,一边抑制病原菌“作恶”的,这为人类认识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机制提供了新的认知,对改良作物广谱、持久抗病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2年09月23日 科学网 | 细胞膜受体蛋白 病原菌 热度 566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神经形态工程中心研究团队宣布开发出一种能进行高度可靠神经形态计算的人工突触半导体器件,解决了神经形态半导体器件忆阻器长期存在的模拟突触特性、可塑性和信息保存方面的局限。
2022年09月22日 科技日报 | 人工突触 半导体器件 热度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