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获防护服研发学生团队研发出一种具备主动抗菌抗病毒功能的新型防护服。该防护服抑菌率高达99.99%以上,抗病毒活性率达到99.42%以上,可重复使用50次以上。
2023年03月03日 科技日报 | 抗菌抗病毒功能 新型防护服 热度 447
日本国家聚变科学研究所和美国TAE技术公司携手,首次在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中实现了氢—硼聚变实验。研究团队表示,尽管最新试验没有产生净能量增益,但它证明了无中子核聚变的可行性,使制造更清洁的聚变反应堆成为可能。
2023年03月02日 中新网 | 磁约束 氢硼聚变 热度 460
在量子物理世界里,有一种“穿墙术”存在,这就是量子隧穿效应。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物理学家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这种效应,这是有史以来观察到的最慢的带电粒子反应。
2023年03月02日 科学网 | 量子隧穿效应 带电粒子反应 热度 486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设备,可以检测和分析血液样本中的癌症细胞,使医生能够避免采用侵入性手术检测癌症并监测治疗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1日出版的《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学》杂志。
2023年03月02日 科技日报 | 血液癌细胞 检测 跟踪 热度 389
RNA分子可以折叠成复杂的分子机器。受天然RNA机器的启发,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RNA折纸”的方法,这使得人工设计出从单一RNA支架折叠而来的纳米结构成为可能。
2023年03月02日 科学网 | RNA分子 纳米结构 热度 432
澳大利亚工程师开发了一种微型柔性软体机器人手臂,可将生物材料直接3D打印到人体器官上。未来医生们有望通过小的皮肤切口或天然小孔,将该设备送入人体内难以触及的区域,以加速疾病的治愈。
2023年03月01日 科技日报 | 柔性机器人 体内3D生物打印 热度 395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混合”水凝胶,使临床医生能够安全地将干细胞输送到小鼠脑损伤部位。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上,其将有利于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及多身体部位的干细胞治疗。
2023年03月01日 科技日报 | 水凝胶干细胞疗法 热度 388
美国得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的科学家27日宣布了迄今最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细胞治疗试验结果。该疗法针对因射血分数低导致的慢性心衰,通过提高心脏泵血能力和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而使患者受益。
2023年02月28日 科学网 | 细胞治疗 心力衰竭 热度 440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李晓光团队在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团队指导下,联合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团队,利用生物活性材料(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壳聚糖)促进成年大鼠完全离断的视神经长距离再生,并恢复视觉功能,从而成功修复成年大鼠的视觉系统。这一重要突破希望未来能让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2023年02月28日 光明网 | 新材料 视神经 再生 热度 489
利用极化激元是实现纳米尺度光操控的新思路。2月10日,《科学》报道了一项极化激元领域的重要进展。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团队实现了极化激元的高效激发和长程传输。在此基础上,他们成功创制“光晶体管”,实现纳米尺度光正负折射调控,显著提升了纳米尺度光操控能力。
2023年02月28日 科技日报 | 极化激元 “光晶体管” 热度 444
芬兰科学家揭示了木蹄层孔菌拥有非凡的机械性能和超轻“体重”背后的秘密。这种蘑菇复杂的结构可被模仿,取代塑料制成超轻的高性能材料,用于研制运动设备和防弹衣等。
2023年02月27日 中国经济网 | 蘑菇 塑料 超轻材料 热度 425
在应对新冠肺炎的鏖战中,脂质纳米颗粒(LNP)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引发极大关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月22日报道指出,除用于研制新冠疫苗,LNP还可应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不过科学家们仍面临着降低其毒性,以及将其输送到人体内合适器官等难题。
2023年02月27日 科技日报 | 脂质纳米颗粒(LNP) 热度 47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龙世兵教授课题组联合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加工平台,分别采用氧气氛围退火和氮离子注入技术,首次研制出了氧化镓垂直槽栅场效应晶体管。
2023年02月27日 科技日报 | 氧化镓垂直槽栅场效应晶体管 热度 413
大多数雌性哺乳动物的生育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裸鼹鼠一生都能保持生育能力。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揭示了裸鼹鼠如此超强生育能力和生育寿命的独特过程,其有望改善人类的不育研究。
2023年02月24日 新浪科技 | 裸鼹鼠 终身生育 热度 422
生物和技术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瑞典林雪平大学、隆德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人体分子作为触发器,首次成功地在活体组织中培育出电极。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该研究结果,为在生物体中形成完全集成的电子电路铺平了道路。
2023年02月24日 科技日报 | 活体组织 电极 热度 443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上的论文,芬兰阿尔托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的新纺织品,在加热时会改变形状,这为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2023年02月24日 科技日报 | 智能面料 响应式智能面料 热度 425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衔的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一种解码器芯片,解码数据比传统技术更简单、更快,创纪录的低能耗仅为其他类似硬件的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可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和5G网络等领域。
2023年02月24日 科技日报 | 解码器芯片 解码数据 热度 44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王金勇研究员团队和广州医科大学教授张梦云团队合作,首次通过干细胞基因编辑手段操纵3个重要造血调控基因Runx1、Hoxa9和Hoxa10的组合表达,成功在老鼠实验中获得具有移植能力的人造骨髓种子细胞,且移植后能够实现在野生型动物体内高度嵌合,长期、多谱系造血。
2023年02月23日 中国经济网 | 移植 造血 人造骨髓 热度 442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首个固态电化学热晶体管,其能用电来管理热。新问世的固态热晶体管的效率可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液态热晶体管相媲美,且更稳定。相关研究刊发于21日出版的《先进功能材料》杂志。
2023年02月23日 科技日报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刘霞) | 固态电化学热晶体管 热度 446
西南大学科研团队通过揭示蛛丝合成的生物学机制,绘制出首张蛛丝形成机制的分子细胞图谱,为人工合成蛛丝提供关键理论基础。
2023年02月23日 科技日报 | 分子细胞图谱 人工合成蛛丝 热度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