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种可改变房屋、汽车供暖和制冷方式的“相变油墨”,它能实现复杂的“被动气候”控制,具有帮助减少能源消耗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潜力。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材料化学杂志A》上。
2023年03月29日 科技日报 | “相变油墨” 被动式控温 热度 437
东南大学团队近日研发出一款可以感知温度、压力、湿度等环境信息,同时具备可拉伸、自愈合、抗菌性等特性的全属性凝胶电子皮肤。这种多功能电子皮肤或让机器人拥有触觉。
2023年03月29日 新浪科技 | 多功能电子皮肤 机器人 触觉 热度 410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文指出,他们利用铷原子,让量子信息在不同技术之间转换,新方法能将量子信息从量子计算机使用的格式转换为量子通信所需格式,对量子计算、通信和网络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3月28日 科技日报 | 量子信息 铷原子 热度 4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国庆教授团队通过构建全手性的掺杂室温磷光体系,发现并命名手性选择室温磷光增强(CPE)这一普适性现象,揭示了分子间能量转移存在手性依赖特征。该发现深化了对手性分子体系中基于电子交换机理的三线态—三线态能量转移的理解,并为高效的手性识别提供了新的光谱学思路。
2023年03月28日 中国网 | 手性选择 能量转移 磷光增强 热度 38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发现肿瘤组织微环境自然杀伤(NK)细胞丢失表面膜突起,无法识别肿瘤细胞,失去了抗肿瘤功能。他们还创建了一种“单个免疫细胞膜质谱检测技术”,揭示NK细胞膜主要组分鞘磷脂的丢失是NK细胞丢失表面突起的主要原因。
2023年03月27日 科技日报 | NK细胞 单个免疫细胞膜质谱检测技术 热度 366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可拉伸无线生物电子系统,可用于监测慢性感染伤口,并能通过伤口部位的电刺激和药物治疗促进愈合。研究人员已证明该设备能够轻松黏附在皮肤上并加速糖尿病小鼠的伤口愈合。
2023年03月27日 科技日报 | 智能绷带 柔性印刷电路板 无线生物电子贴片 热度 407
美国明尼苏达双城大学研究人员和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联合团队开发了一种制造自旋电子器件的突破性工艺,该工艺有可能成为半导体芯片新的行业标准。
2023年03月24日 科技日报 | 自旋电子器件 半导体芯片 热度 428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奥地利约翰内斯开普勒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联合团队以软体机器人的可持续性为重点, 合作设计了一种基于明胶、油和生物塑料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高性能人造肌肉。相关论文22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2023年03月24日 科技日报 | 可生物降解 人造肌肉 热度 416
华中农业大学日前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研发的新型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即π-FISH rainbow,突破现有技术壁垒,克服了目前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2023年03月23日 科技日报 | 新型荧光原位杂交方法 热度 418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穿戴显微镜,可在以前无法进入的区域生成小鼠脊髓活动的高清实时图像。 这项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健康和疾病背景下感觉和运动的神经基础,例如慢性疼痛、痒、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或多发性硬化症。
2023年03月23日 新浪财经 | 可穿戴显微镜 小鼠脊髓 成像 热度 433
光合作用是为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提供动力的自然机器。据22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破解”了光合作用最早阶段的“秘密”,并发现了从光合作用中提取能量的新方法,这一成果有望为生产清洁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开辟新途径。
2023年03月23日 科技日报 | 光合作用 早期工作机制 热度 406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展示了识别和操纵少量相互作用的光子(光能包)的能力,这些光子具有高度相关性。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是量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23年03月22日 新浪科技 | “量子光” 热度 448
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在近地小行星“龙宫”样本上发现了尿嘧啶,这是形成RNA和维生素B_3(陆地生命代谢的重要辅因子)的基本构件之一。这些发现强烈表明,核酸碱基如尿嘧啶等或由地外起源,通过富含碳的陨石送到地球上。
2023年03月22日 科技日报 | 尿嘧啶 小行星“龙宫” 热度 365
天津大学李俊杰教授团队成功研发新型水凝胶,该水凝胶可有效抑制心室重塑,促进血管再生并恢复心脏电生理功能。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
2023年03月22日 科技日报 | 新型水凝胶 缺血性心脏病 热度 457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研究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遗传机制,这种机制会导致部分俄罗斯居民罹患膝骨关节炎。所获得的数据将提高这种疾病的防治质量,并有助于其他骨关节炎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生活》杂志上。
2023年03月21日 科学网 | 骨关节炎 遗传机制 热度 485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和蔚山大学的联合团队受鳄鱼皮启发,创造出一种全方位可拉伸压力传感器。对于康复、医疗保健、假肢和机器人技术等诸多领域都至关重要。
2023年03月21日 光明网 | 仿生电子皮肤 鳄鱼皮 柔韧 热度 379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首款可用于检查和监测肌肉萎缩的可穿戴传感器,以供执行长期任务的航天员或病人居家使用,监测其健康状况。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IEEE生物医学工程汇刊》。
2023年03月21日 科技日报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刘霞) | 可穿戴传感器 肌肉萎缩 热度 422
最新一期《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概念验证研究,展示了一个可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转化成荧光显微镜的装置,可用于学校、科学推广场合和一些科研实验室里,在低放大率下对细胞、组织和生物进行成像。
2023年03月20日 中国经济网 | 手机荧光显微镜 热度 360
据发表在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上的一项临床前研究,澳大利亚科学家设计了一种高级人工胰腺系统,仅在身体真正需要时才精确而巧妙地释放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控制更加可靠。
2023年03月20日 科技日报 | 高级人工胰腺系统 植物糖原纳米颗粒 热度 445
尽管针对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诊断测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仍需要复杂的技术来准备样本或解释结果,这使得它们在医疗资源稀缺地区的推广变得不切实际。发表在15日《ACS中心科学》杂志上的一种灵敏的方法,可在短短20分钟内分析病毒核酸,且可使用“夜光”蛋白质一步完成。
2023年03月17日 科技日报 | “夜光”蛋白质 热度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