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莱斯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单目标倾斜光片3D(soTILT3D)的创新成像平台,在超分辨率显微镜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12月02日 科技日报 | 创新成像平台 热度 229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独特的拓扑手性晶体,并将其用作水解制氢过程中的催化剂。通过操控该晶体内电子自旋,科学家将水解制氢效率提升了200倍。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
2024年12月02日 科技日报 | 水解制氢催化剂 热度 240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突破性的显微镜方法,能够以细胞级分辨率对完整的小鼠大脑进行详细的三维RNA分析。
2024年11月29日 科技日报 | 三维RNA分析 热度 231
英国牛津大学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生物相容性液滴电子装置。这种新型传感器能够以“离子语言”与细胞直接交流,记录心脏发出的电信号。其不仅能复制许多传统电子设备的功能,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为未来的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该成果28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2024年11月29日 科技日报 | 生物相容性液滴电子装置 热度 234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纳米研究所团队利用DNA折纸技术,成功开发出定制设计且可编程的纳米机器人。这一创新成果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涵盖靶向药物递送、响应性材料以及节能光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成果于27日刊登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
2024年11月28日 科技日报 | 纳米机器人 用DNA折纸技术 热度 247
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和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团队在X射线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成功生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功率、阿秒级硬X射线脉冲,且重复频率达到了兆赫兹级别,为超快电子动力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2024年11月27日 科技日报 | 高功率 阿秒X射线 脉冲 热度 39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董二宝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于欣格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触觉感知新方法,在触觉传感器的触点定位分辨率和力识别精度等综合性能上实现了重要突破,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4年11月27日 科技日报 | 触觉感知新方法 热度 544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5日报道,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利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前沿”超级计算机,实现了迄今最大规模宇宙天体物理模拟。这为宇宙流体力学模拟设定了新基准,也为模拟原子物质和暗物质的物理特征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11月27日 科技日报 | “前沿”超级计算机 最大规模宇宙天体物理模拟 热度 358
日本东京大学团队结合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了一个名为CIBER的新系统,能通过添加“RNA条形码”,分析细胞间通过小细胞外囊泡进行的通讯。这种全新的视角让人们能够在单一实验中,同时探索成千上万个基因的作用。
2024年11月26日 新浪财经 | 新系统 “RNA条形码” 细胞间通讯 热度 370
人工智能(AI)蛋白质设计正在走向“更快、更好、更强”。美国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分院和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EVOLVEpro的AI工具,被认为是蛋白质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团队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展示了通过该工具设计的6种具有不同用途的蛋白质,证明了EVOLVEpro能够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精确度及效率。
2024年11月26日 科技日报 | AI模型设计蛋白质 热度 303
日本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JAIST)和东京大学科学家携手,研制出一种新型水凝胶。这种水凝胶能够模拟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分解水,获得氢气和氧气。
2024年11月25日 搜狐网 | 水凝胶 阳光 氢气 热度 253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两个实验室联合开发了一种独特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整合了非侵入性深层脑刺激、虚拟现实(VR)训练以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目的是增强人的空间记忆能力。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展示了通过向深层脑区施加无痛电脉冲,即可提升大脑能力的新技术。
2024年11月25日 科技日报 | 非侵入性深层脑刺激 虚拟现实(VR)训练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 热度 414
英国伯明翰大学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理论,以前所未有的详细程度探讨了光子(光的单个粒子)的本质。该理论首次精确定义了单个光子的形状,改变了人们对光与物质在量子层面如何相互作用的理解,代表了人们对光的理解的重大飞跃。这一理论为将来在实践中应用光—物质相互作用工程奠定了基础,例如制造更好的传感器、改进的光伏能源电池或量子计算等等。
2024年11月22日 搜狐网 | 新理论 精确定义 单光子形状 热度 255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团队开发出一款创新性的可穿戴超声波贴片,可持续无创监测血压。这款设备首次在超过100位患者身上完成了严格的临床测试,标志着该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20日的《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4年11月22日 科技日报 | 可穿戴超声波贴片 热度 24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康彦彪研究团队创制了扭曲促进电子得失的有机小分子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
2024年11月21日 科学网 | 完全脱氟新方法 热度 308
《自然》系列期刊20日刊登重磅论文合集,发布了人类细胞图谱(HCA)计划成果,描绘了人体目前已知类型细胞的初步草图。这一成果结合了国际科学家团队的研究,利用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最新数据和分析工具,在理解人体生理方面实现了飞跃,帮助人类在细胞水平上认识健康与疾病。
2024年11月21日 科技日报 | 人体 已知类型 细胞图谱 草图 热度 253
据美国量子技术市场情报平台《量子内幕》网站19日报道,微软公司和原子计算公司宣布,他们使用激光固定超冷中性镱原子,让24个逻辑量子比特实现了纠缠。这是迄今纠缠逻辑量子比特数量最多的一次,有助造出能纠正自身错误的容错量子计算机。
2024年11月21日 科技日报 | 逻辑量子比特 纠缠数量 热度 230
西湖大学教授施一公团队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宿强团队日前合作揭示过敏反应关键机制——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高亲和力受体激活的分子机制,在过敏反应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11月20日 科技日报 | 过敏反应关键机制 热度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