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一期《自然·催化》杂志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将微小的铜纳米花附着在人造叶片上,高效转化二氧化碳,用以生产清洁能源和化学品,而这些可能正是现代能源和制造业的支柱产品。
2025年02月05日 科技日报 | 人造叶片 铜纳米花 二氧化碳转化 热度 217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团队开发了一款超小型计算芯片。该芯片基于下一代神经形态半导体技术,具备自我学习和纠错能力。
2025年01月27日 科技日报 | 神经形态半导体技术 热度 245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人工微型电机。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人体内的蛋白质,通过模仿“驱动生命”的自然机制,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运动。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2025年01月24日 科技日报 | 热度 364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年01月23日 科技日报 | 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 热度 213
小环径比球形托卡马克(SMART)装置首次成功产生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这一进展使通过受控核聚变反应实现可持续、清洁且几乎无限的能源又近了一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核聚变》杂志上。
2025年01月23日 科技日报 | 球形托卡马克装置 等离子体 热度 228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年01月22日 科技日报 | 脑机接口系统 热度 170
美国物理学家阿瑟·阿什金因光镊操控技术获得20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让研究人员在微观世界中也可“抓得着”物体。这一研究为物理、生物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提供了颠覆性技术。
2025年01月21日 科技日报 | 新型 光—电镊 物体 非接触 多功能 热度 389
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新研究,为脊髓损伤患者恢复复杂触觉感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推出一种可安装在椅子或轮椅上的脑控仿生手设备。这种新型脑机接口设备将体外仿生手和大脑刺激技术相结合,可再现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触觉感知。
2025年01月21日 科技日报 | 脑控仿生手 热度 423
最近,日本东京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Shinichi Furuya和同事们发现,经过30分钟的单次训练,机器人外骨骼可以提高训练有素的钢琴家的手指速度,相关研究近期发表于《科学机器人》。
2025年01月20日 科学网 | 机器人外骨骼 热度 272
科学家在治疗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朊病毒病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基因编辑疗法,可以显著延长患病小鼠的寿命,为治疗人类患者带来希望。
2025年01月20日 科技日报 | 碱基编辑技术 感染 朊病毒 小鼠 生存率 热度 299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在开发高能效计算机方面取得重磅成果:用于超快计算的新型磁光存储器。这是一种创新的光子平台,不仅开关速度比当前最先进光子集成技术快100倍,还可重写超过23亿次。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2025年01月20日 科技日报 | 新型磁光存储器 热度 263
华盛顿大学医学蛋白质设计研究所和丹麦技术大学科学家领导研究团队利用深度学习工具,设计出一种新型蛋白质,能与致命的眼镜蛇毒素结合并使其失效。
2025年01月17日 科技日报 | 抗致命 蛇毒蛋白质 热度 270
西班牙基因组调控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一项创新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蛋白质三维形状,解开生命中古老的“历史密码”,揭示了生命之树中最古老的进化关系。这项研究首次将蛋白质的形状数据与基因序列数据结合,提高了进化树的准确性。
2025年01月17日 科技日报 | 进化树 热度 269
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龙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崔铁军课题组共同研发的一种自适应无线传能技术,可以用类似Wi-Fi的无线传输方式,将无线能量实时、高效地聚焦并传输到动态的终端设备上,实现无电池供电的感知、计算和通信。
2025年01月16日 科技日报 | 新技术 隔空充电 更多可能 热度 221
科学家在理解宇宙中无碰撞冲击波如何将粒子加速至极高能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项13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结合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磁层多尺度任务(MMS)、阿尔忒弥斯任务的卫星观测数据与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模型,用于解释宇宙中最强大的天然粒子加速器。
2025年01月16日 科技日报 | 宇宙粒子加速器新模型 热度 237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工程师成功演示了一个基于量子力学的“锑猫”实验,为执行量子计算提供了一种全新方法。这种方法更稳健,为解决量子计算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纠错带来了重要突破。
2025年01月15日 科技日报 | “锑猫”实验 量子计算 纠错 新方法 热度 245
据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种非晶体材料磷化铌,在制造芯片上的超薄线路时,只有几个原子厚的磷化铌薄膜导电能力比铜更好。此外,这种薄膜可在较低温度下沉积生产,与现代计算机芯片相兼容。这种新材料在未来的纳米电子学领域极具潜力,有望带来功能更强、更节能的电子产品,帮助解决当前电子产品中的电力和能耗问题。
2025年01月15日 科技日报 | 磷化铌薄膜 超薄线路制造 热度 238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基因编辑平台——“最小通用遗传扰动技术(mvGPT)”。这一平台集成了基因精确编辑、基因表达激活与抑制等多重功能,为研究DNA功能原理、治疗遗传性疾病提供了有力工具。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2025年01月14日 科技日报 | 最小通用遗传扰动技术(mvGPT) 热度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