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细胞农业(在生物反应器中种植肉类的过程)能够养活数百万人,必须克服一些技术挑战,来自鸡、鱼、牛和其他食物来源的肌肉细胞需经过培养,才能每年生产出数百万吨。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塔夫茨大学细胞农业中心研究人员开发出永生化的牛肌肉干细胞(iBSC),可快速生长并分裂数百次,甚至可能无限期分裂。美国化学会《ACS合成生物学》期刊中描述的这一进步,不但能提供更多的肉类产品,还意味着研究人员将无需从农场动物活检中重复获取细胞。
2023年05月15日 科技日报 | 永生化的牛肌肉干细胞(iBSC) 热度 471
美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具有抗性的基因编辑小牛,小牛对病毒的易感性显著降低,并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副作用。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Nexus》上。
2023年05月12日 科学网 | 基因编辑 病毒 热度 416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能插入人类头骨的微创电极。这种新颖的电极可通过头骨上的一个小孔,插入一个较大的皮质电极阵列,将其部署在头骨和大脑表面之间约1毫米的空间内,而不会损害大脑。
2023年05月12日 新浪网科技 | 微创颅脑手术 可展开电极 热度 395
贝尔测试可确认两个系统是否真的发生了纠缠。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刊发论文称,他们首次证明,相距30米的两个超导电路通过了这一量子领域的关键测试,证明超导电路中的量子比特之间的确发生了纠缠。
2023年05月12日 科技日报 | 超导量子比特 贝尔测试 热度 392
据《自然》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一种定制化的mRNA疫苗引起了可观的免疫响应,当与其他治疗方法一起使用时,有潜力延缓胰腺导管腺癌(PDAC,一种胰腺癌)患者的复发。
2023年05月11日 科技日报 | 定制化 mRNA疫苗 热度 437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DNA酶,可区分一个细胞内的两条RNA链,并切割与疾病相关的链,同时保持健康链的完整性。这项突破性的“基因沉默”技术可能会彻底改变用于治疗癌症、传染病和神经疾病的DNA酶的发展。
2023年05月11日 新浪网 | 靶向 单个分子 DNA酶 基因 热度 381
美国Quantinum量子计算公司研究人员首次在量子处理器上“制造出”了任意子(Anyons),这一成果有望促进容错量子计算机的研发。
2023年05月11日 中国网 | 量子处理器 任意子 热度 404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上发表论文称,经典的超材料纳米结构可驱动到一种状态,表现出与连续“时间晶体”相同的关键特征。
2023年05月10日 人民网 | 光子超材料 新物质态特征 热度 369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不会引起破坏性免疫反应的干细胞,并用其制造胰腺细胞,以治疗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小鼠。这一成果向利用“现成”组织或器官治疗心脏病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刊登于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2023年05月10日 科技日报 | 抗免疫攻击干细胞 治疗糖尿病 热度 39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新技术,生成了有史以来最高分辨率的3D基因组图谱,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增强子和启动子之间的大量相互作用。
2023年05月09日 科技日报 | 3D基因组图谱 热度 378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IBM欧洲研究所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宣布了一项重要成就:他们通过堆叠二维(2D)材料,开发出一种厚度仅几个原子大小的人工神经元,其能够处理光和电信号进行计算,有望用于下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也有助科学家更好地模拟和理解人脑。相关研究成果刊载于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2023年05月09日 科技日报 | 人工神经元 热度 39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郭国平教授、李海欧教授等人与国内同行以及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在硅基锗量子点中实现了自旋量子比特操控速率的电场调控,以及自旋翻转速率超过1.2GHz的自旋量子比特超快操控,该速率是国际上半导体量子点体系中已报道的最高值,对提升自旋量子比特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3年05月09日 光明网 | 硅基半导体 自旋量子比特 超快调控 热度 384
英国科学家首次展示了一种新型激光雷达系统,其使用量子探测技术在水下获取3D图像。该系统拥有极高的灵敏度,即便在水下极低的光线条件下也能捕获详细信息,可用于检查水下风电场电缆和涡轮机等设备的水下结构,也可用于监测或勘测水下考古遗址,以及用于安全和防御等领域。
2023年05月08日 环球网 | 量子激光雷达 水下 3D图像 热度 417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使用生成扩散来创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该系统有望使治疗蛋白的设计和测试更加高效和灵活,从而加速人类药物开发。
2023年05月08日 科技日报 | 人工智能系统 蛋白质 热度 424
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杂志报道,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微型电子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模拟人耳中耳蜗的工作方式,可用于助听器或麦克风,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辨别声音。这种电子耳蜗会根据它接收到的声音音量来调整它对特定频率的敏感度。
2023年05月08日 科技日报 | 电子耳蜗 热度 359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开发了一种可拉伸的超声波阵列,能以0.5毫米的空间分辨率对人体皮肤表面以下4厘米深的组织进行连续、非侵入性的三维成像。
2023年05月06日 科技日报 | 超声波阵列 三维成像 热度 407
治疗致命性脑癌胶质母细胞瘤的一个主要障碍是,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也无法渗透血脑屏障抵达脑肿瘤。但现在,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团队报告了一项Ⅰ期人体临床试验的结果,他们使用一种新型的颅骨植入式超声设备,打开血脑屏障,并反复将化疗药物渗透到人脑的大片关键区域以增强治疗效果。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的《柳叶刀·肿瘤学》上。
2023年05月06日 科技日报 | 化疗药物 脑肿瘤 热度 360
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启发机器人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新的基于水凝胶的皮肤,这种极其柔韧的皮肤使用一系列电极和一种算法重建触觉刺激,让机器人能够检测物体的触觉特性,复制人类的触觉,有望促进软体机器人的开发。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3日出版的《今日材料电子》杂志。
2023年05月05日 科技日报 | 新型水凝胶皮肤 触觉传感能力 热度 48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杨起帆表示,将光梳的体积缩小,不仅大大提高原子钟的便携性,还可以使其更快应用于高速光通信、精密测量等复杂的实际场景中。基于集成光梳这一核心技术制造的光谱仪,在灵敏度、分辨率、采样速度等方面远超其他微型光谱仪。
2023年05月04日 科技日报 | 微腔光梳技术 通信带宽 热度 452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引入了一种新算法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准确度捕捉大脑动态。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2023年05月04日 科技日报 | 大脑信号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热度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