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标题
“数字孪生”正款款走来

“数字孪生”指现实世界事物的虚拟表现,它无疑是目前最热门的技术趋势之一。“数字孪生”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虚拟现实以及增强现实等技术,致力于创建出真实物体、系统或过程的数字模型。科学家们可以修改这些模型的参数,以研究这些改变对真实物体或系统等的影响,而成本仅为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实验所需成本的一小部分。行业分析师估计,到2026年,“数字孪生”市场可能达到近500亿美元。

2022年08月08日 科技日报   |    数字孪生 热度 1311

迄今最完整胚胎发育单细胞图谱发布

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型生物,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详细的动物胚胎发育单细胞图谱。有助于科学家探索突变如何导致不同的发育缺陷,以及了解人类基因组中与大多数疾病相关突变的庞大非编码部分。

2022年08月05日 科技日报   |    胚胎 单细胞图谱 热度 1621

掌握毛囊生死的化学物质发现

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化学物质是控制毛囊细胞何时分裂、何时死亡的关键。这一突破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秃顶,而且最终还能加快伤口愈合,因为毛囊是干细胞的来源。

2022年07月29日 科技日报   |    毛囊生死 化学物质 热度 1652

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顺利入轨

7月27日,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低轨道量子密钥分发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卫星的科学目标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基于微纳卫星和小型化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为构建低成本、实用化的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基础。

2022年07月28日 科技日报   |    量子微纳卫星 “济南一号” 热度 1617

中法联合研制 “吉祥鸟”直升机填补国内空白

2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Z15(AC352)型“吉祥鸟”直升机颁发了型号合格证,标志着该型直升机研制工作取得成功,具备进入中国国内民用市场条件,填补中国民用直升机谱系空白。Z15(AC352)研制成功是坚持自主创新与高水平对外合作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对推动我国民用直升机装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7月27日 科技日报   |    “吉祥鸟”直升机 国内空白 热度 14893

飞秒激光“点亮”空气形成3D影像

相比传统激光显示,飞秒激光显示技术优势明显,其显示介质为空气,不需要屏幕、水雾等,可将3D图像直接在空中呈现。同时,飞秒激光比纳秒激光的脉冲持续时间更短(1纳秒为十亿分之一秒,1飞秒为百万分之一纳秒),所需能量更低,单点停留时间更短,具有更高安全性。

2022年07月20日 科技日报   |    飞秒激光显示技术 热度 15275

上海大学研发全自动核酸采样机器人,可实现“全程自动化”

上海大学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全自动核酸采样机器人”。具有“全自动、非接触、大通量、高快速、云监控”等特点,它将灵巧机械臂和小型自动化生产线有机融合为一体,从拭子剥离、定位夹取、试管上位、试管扫码、口腔采样、样本剪切、试管下位到采样末端部位消毒等,全流程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

2022年07月11日 腾讯科技网   |    全自动 核酸采样 机器人 “全程自动化” 热度 15040

首款国产新冠特效药对“最糟糕毒株”有效

7月8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举行上市发布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在会上介绍,实验室假病毒研究表明,该药物只需要非常低的抗体浓度(16.61微克/毫升)就可抑制90%的BA.4或BA.5毒株,达到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规定的有效标准。

2022年07月11日 科技日报   |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 热度 1590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最新报告发布!

29日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2020年,3500多家高校院所的合同项数超过46万项,合同总金额12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当年到账金额为800多亿元。

2022年06月30日 科学网   |    科技成果转化 热度 1479

《自然》:中国科研投资结出累累硕果

6月16日,2022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22 annual tables)揭晓,展示了不同国家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科研产出情况。其中,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表现可圈可点。根据自然指数的关键指标贡献份额,中国位居第二,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增幅最大。此外,2020—2021年上升最快的50家机构中,前31家机构来自中国。

2022年06月21日 科技日报   |    2022自然指数年度榜单 热度 15388

性能再破世界纪录 华中科大图计算机登顶全球榜单

6月4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国际超级计算大会日前在德国汉堡举办,第24届Graph 500排名揭晓,该校图计算团队研发的图计算机DepGraph性能再次打破图计算性能世界纪录,登顶全球最权威图计算榜单,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单机性能超越超级计算机图计算性能。

2022年06月13日 科技日报   |    图计算机 DepGraph 热度 15322

史上最小遥控步行机器人面世

据25日发表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北大学工程师开发出有史以来最小的遥控步行机器人,它以一种小巧可爱的螃蟹形式出现。这只微型螃蟹只有半毫米宽,可弯曲、扭曲、爬行、行走、转身甚至跳跃。研究人员还开发了形似尺蠖、蟋蟀和甲虫的毫米大小的机器人。

2022年05月26日 科技日报   |    遥控步行机器人 热度 15145

胰岛微囊化技术或让打针治疗糖尿病成为历史

近日,瑞士弗里堡大学医学院雷欧·碧勒教授团队、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王轶研究员团队为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的官方期刊共同撰写了关于1型糖尿病(T1DM)治疗新进展的综述文章。该文章在综合近年来已发表的各类胰岛微囊化实验文章的基础上,展望了胰岛微囊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胰岛微囊化技术如何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该技术在治疗疾病时有哪些优点?未来还有哪些探索方向?有关专家就此进行了解读。

2022年05月25日 科技日报   |    胰岛微囊化技术 糖尿病 热度 15252

里程碑!迄今最全跨组织细胞图谱绘成

人类细胞图谱(HCA)计划的目标是绘制出人体中的每种细胞类型,从而改变我们对生物学、感染和疾病的认识。美国《科学》杂志13日连发四篇论文,描述了国际HCA联盟研究人员已创建出人体33个器官和系统中超过一百万个细胞的高度详细的图谱。该图谱的完成为人类健康和疾病(包括免疫系统)提供了新的生物学见解,被认为是单细胞生物学领域取得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2022年05月13日 科技日报   |    跨组织细胞图谱 热度 14385

基因编辑技术,最后一块拼图补齐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基因组工程中心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平台,称为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相关脱氨酶(TALED)。TALED是能够在线粒体中进行A到G碱基转换的碱基编辑器。这一发现是长达数十年治愈人类遗传疾病之旅的结晶,而TALED,也被认为是基因编辑技术中最后缺失的一块拼图。

2022年04月27日 科技日报   |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相关脱氨酶(TALED) 碱基编辑器 热度 5553

“重编程”让皮肤细胞“返老还童”三十岁

英国巴布拉汉研究所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电子生活》(eLife)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名为“成熟期瞬时重编程”的新方法,可在不丧失人类皮肤细胞特殊功能的情况下逆转“衰老时钟”,让这些皮肤细胞“返老还童”30年。尽管这个课题仍处于探索初期阶段,但它可能会彻底改变再生医学领域。

2022年04月11日 科技日报   |    “成熟期瞬时重编程”方法 热度 1479

2022年计算机视觉领域五大发展趋势

计算机视觉技术囊括很多能够理解图像(包括图片和视频)的算法,它们是许多创新型关键技术——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工业机械甚至手机上的软件等的基础,也是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能像人类自身一样理解和学习周围世界的机器的基础。

2022年03月28日 科技日报   |    计算机视觉技术 热度 2811

论AI应用影响 五大行业首当其冲

2022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进步不一定来自技术本身,而更多来自技术的利用和运作方式。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在近日报道中,列出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五大领域:能源、医疗保健、航空航天、供应链和建筑。

2022年03月18日 科技日报   |    人工智能应用 五大行业 热度 4100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28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从30项候选进展中脱颖而出。

2022年03月01日 科技日报   |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热度 2965

我国“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出炉,前十强悄然发生变化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对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报告》显示,2021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前十强依次为: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武汉、西安、长沙、合肥、青岛。

2022年02月23日 腾讯科技网   |    创新型城市 创新能力 前十强 热度 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