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新技术用植物愈伤组织3D打印食物

俄罗斯维亚特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新的食物3D打印技术和许多新的“生物墨水”配方。与类似的技术不同,此项技术运用植物愈伤组织,可像设计师一样用所需的生化参数来“准备”菜肴。

2023年06月13日 科技日报   |   食物3D打印技术 愈伤组织细胞 热度 492

新型“鸡尾酒”单克隆抗体让病毒无法逃逸

山东农业大学的李向东教授团队近日制备了一种“鸡尾酒”单克隆抗体,将两种单克隆抗体像鸡尾酒一样混合起来,让检测对象携带的特异性目标病毒“无处可逃”。可应用于动植物病毒所有分离物的检测。

2023年06月13日 中国经济网   |   新型 “鸡尾酒” 单克隆抗体 病毒 热度 876

量子材料内首次测量电子自旋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首次成功测量了一类新型量子材料内的电子自旋,这一成就有望彻底改变未来量子材料的研究方式,为量子技术的发展开辟新途径,并在可再生能源、生物医学、电子学、量子计算机等诸多领域找到用武之地。相关研究论文已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

2023年06月13日 科技日报    |   新型量子材料 电子自旋 热度 384

“分裂”声子显现量子特性

日前,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PME)安德鲁·克莱兰教授领导的团队使用了一种名为声学分束器的设备来“分裂”声子,从而展示了它们的量子性质。

2023年06月12日 科技日报   |   声学分束器 量子性质 热度 386

导致皮肤老化的重要蛋白发现

西班牙科学家在6月8日出版的《自然·衰老》杂志上刊发论文称,IL-17蛋白是导致皮肤老化的关键因素,其参与和衰老相关的各种活动,阻断这种蛋白的功能可减缓与皮肤老化相关的各种症状的出现。这一发现为治疗某些皮肤症状或促进手术后皮肤恢复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023年06月12日 新浪财经   |   皮肤老化 重要蛋白 热度 365

“过劳肥”大脑机制揭示

当人感到“压力山大”时,一份高卡路里的零食似乎是一种慰藉,但这样的“搭配”并不利于健康。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神经元》杂志上的论文,澳大利亚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科学家揭示了导致这种“过劳肥”的大脑机制。

2023年06月12日 科技日报   |   “过劳肥” 大脑机制 热度 388

迄今最大最全人肺细胞图谱公布

迄今最大、最全面的人类肺细胞图谱8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通过结合近40项研究的数据,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创建了第一个完整的肺单细胞图谱,揭示了肺部细胞类型的丰富多样性,其突出了健康与患病肺部的关键细胞差异,将成为肺部研究人员的宝贵资源。

2023年06月09日 科技日报   |   人类肺细胞图谱 热度 388

软化毛囊干细胞能促毛发生长

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实验鼠模型上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软化僵硬的毛囊干细胞可促进动物长出毛发。

2023年06月08日 光明网   |    毛囊干细胞 生长 热度 406

能效更高的新型超导二极管面世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超导二极管,该器件更节能,可一次处理多个电信号,还包含一系列控制能量流动的门,而此前的超导二极管不具备这一功能。新型超导二极管有助扩大量子计算机的规模,提高人工智能(AI)系统的性能。

2023年06月08日 中国科学院   |   能效更高 新型超导二极管 热度 347

既坚硬又减振材料面世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荷兰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材料,既坚硬又擅长吸收振动,而且还很轻,可广泛应用于从纳米级设计到航空航天工程等多领域。

2023年06月07日 新浪科技   |   坚硬 减振材料 热度 381

医用微纳机器人开发有新突破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人员联手合作开发的一款仿水熊虫医用微纳机器人,初步实现了在静脉血高速流环境中可控运动,并能在静脉血流中驻停时间达36小时以上。

2023年06月07日 新浪科技   |   医用微纳机器人 新突破 热度 363

纳米粒子溶液可靶向两种癌症标记物

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新型成像试剂,可同时“照亮”多个生物标记,这种包裹在红细胞膜上的荧光纳米颗粒能比目前临床批准的染料更好地靶向肿瘤,只需一束手术光就能发出两种不同的信号,可以帮助医生区分肿瘤边界、识别转移癌症。

2023年06月07日 科技日报   |   荧光纳米颗粒 靶向肿瘤 热度 343

微型磁控胶囊有望替代内窥镜检查

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项首创研究,医生可远程驱动微型磁控胶囊到整个胃部,以可视化和拍摄潜在的问题区域。

2023年06月06日 科技日报   |   微型磁控胶囊 热度 358

高性能接口型忆阻器问世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试图复制人脑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他们制造出了一种新的接口型忆阻设备。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可靠性,可用作下一代神经形态计算的人造突触。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智能系统》杂志。

2023年06月06日 科技日报   |   接口型忆阻器 热度 359

俄开发出获取活性炭新方法

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布塔科夫科学和教育中心研究人员表示,基于两阶段热转化的技术有助于从工业废料中获取技术活性炭。借助该技术,有望以最低的生产成本为工业企业提供活性炭。该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包括资源成本低、易于实施、环境友好,回收过程不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其过程对环境很安全。

2023年06月06日 新浪网   |   活性炭 新方法 热度 379

我学者揭示“有形”生物钟 存在及其调控机制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慧艳研究员团队和张学敏院士团队发现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是调控机体节律的细胞器,揭示出“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

2023年06月06日 新浪科技   |   “有形”生物钟 调控机制 热度 394

原子间“呼吸”成量子技术新基石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观察原子在激光刺激下发出的光的类型,他们可以检测到原子的“呼吸”,即两层原子间的机械振动。这种原子“呼吸”的声音可帮助研究人员编码和传输量子信息。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设备作为量子技术的新型构建块。

2023年06月05日 新浪科技   |   原子 量子技术 新基石 热度 376

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无创诊断血癌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基于CRISPR技术的无创血液检测方法,这种被称为EXTRA-CRISPR的方法在癌症诊断中的效果可与广泛使用的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媲美,且能与一台简单的便携式设备配套使用,有望大大加快癌症早期诊断的流程。

2023年06月05日 搜狐网   |   新型基因编辑工具 无创诊断 血癌 热度 378

“热像素”攻击通过处理器窃取数据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联合团队报告了一种新形式的侧信道攻击,该攻击利用了图形处理单元和片上系统(SoC)使用的功率和速度管理方法,通过定位大多数现代芯片上的动态电压和频率缩放(DVFS)机制释放的数据,研究团队展示了他们是如何窃取个人信息的。

2023年06月05日 科技日报   |   侧信道攻击 热度 384

人造电子皮肤破损后可自行修复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展示了一种多层薄膜传感器,这种人造电子皮肤可在愈合过程中自动重新排列。这是模仿人类皮肤的关键一步。这一进步预示着一个机器人和假肢新时代或将到来,未来它们将拥有类似人类触觉的自愈合成材料制造的“皮肤”。

2023年06月05日 科技日报   |   多层薄膜传感器 人造电子皮肤 热度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