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癌症疫苗可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期

《自然·医学》杂志11日公布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名为ELI-002 2P的非个体化、量产、即用型含肽疫苗,有助于延长部分胰腺癌或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无复发生存期。

2025年08月12日 科技日报   |   含肽疫苗 热度 260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制成功

日本九州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可在300℃中温条件下高效运行的新型SOFC,有望推动低成本、低温SOFC的开发,并可大幅加快其商业化进程。

2025年08月12日 科技日报   |   中温固体 氧化物 燃料电池 热度 261

脑内“换细胞”让患病动物寿命翻倍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团队利用非基因匹配的健康前体细胞,替换掉罹患桑德霍夫病小鼠超过半数的病变小胶质细胞,使实验鼠寿命从135天延长至250天,运动功能与探索行为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

2025年08月11日 科技日报   |   细胞疗法 热度 196

维生素B3+绿茶使衰老脑细胞重获新生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团队发现,维生素B3与绿茶中的活性成分“双剑合璧”,能让衰老的脑细胞重获新生,有效清除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有害蛋白积聚。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最新一期《老年科学》杂志。

2025年08月11日 科技日报   |   维生素B3+绿茶 阿尔茨海默病 热度 266

量子流体中首次观测到新型涡旋结构

日本大阪公立大学与韩国科学技术院研究团队首次在量子流体中观测到“量子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KHI),并发现了一种形态酷似《星空》中弯月的新型涡旋结构,即偏心分数斯格明子(EFS)。这一现象早在数十年前便被理论预测,却从未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

2025年08月11日 科技日报   |   量子流体 新型 涡旋结构 热度 204

基因编辑胰岛细胞移植通过功能验证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团队在6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成果称,全球首例由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的供体胰岛β细胞,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成功存活,并发挥功能长达12周。

2025年08月08日 科技日报   |   基因编辑技术 胰岛β细胞 热度 203

折叠薄片机器人能灵活移动和抓取物体

最新一期《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种柔性薄片机器人,能灵活移动和抓取物体。这一进展有望改进自主系统在探索环境、触觉显示(帮助用户“感知”虚拟刺激的技术)和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2025年08月08日 科技日报   |   折叠薄片机器人 灵活移动 抓取物体 热度 202

AI设计的仿生水下黏胶问世

《自然》杂志6日发表的一篇封面文章报道了一种由人工智能(AI)模型辅助设计的超黏水凝胶。这种胶以自然界存在的黏附蛋白为灵感,能修补水管漏洞并在水下黏住物体,具有一系列潜在应用。

2025年08月08日 科技日报    |   仿生水下黏胶 热度 259

优化静电纺丝提升纤维电子应用性能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制造方法,通过优化静电纺丝纤维的内部结构,显著提升了其在电子应用中的性能。这项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的一次飞跃,也为开发自供电智能服装、健康监测及可持续能量收集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2025年08月07日 科技日报   |   静电纺丝纤维 可穿戴电子设备 热度 204

混合芯片实现太赫兹波与光信号双向转换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合作,研制出一款新型集成芯片,实现了太赫兹波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有助推动超高速通信、测距、高分辨光谱以及超快计算等领域的发展。

2025年08月07日 科技日报   |   新型集成芯片 热度 211

新方法让任意子具备通用量子计算能力

美国南加州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实现通用拓扑量子计算的新方法,只需引入一种过去被视为无用的粒子,便可使原本计算能力受限的伊辛任意子具备通用性。这为构建更加稳健、抗干扰的量子计算机提供了关键拼图。

2025年08月07日 科技日报   |   新方法 任意子 通用量子 计算能力 热度 275

厚度6毫米的稀土永磁电机研制成功

内蒙古包头市的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悉,国内首条稀土盘式电机智能示范线在该中心建成投产。其首款成熟产品——厚度仅6毫米的稀土永磁轴向磁通电机,以突破性高性能引发业界关注。这条示范线的落地,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稀土永磁电机研发与产业化上迈出关键一步,为全球产业竞逐打开了全新赛道。

2025年08月06日 科技日报   |   厚度 6毫米 稀土 永磁电机 热度 390

人体内首次持续生成抗癌T细胞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在基因工程干细胞研究领域获得突破:通过改造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使患者体内能持续生成抗癌T细胞。这项由多位顶尖科学家合作开展的临床试验,首次在人体中验证了一项新的治疗策略——通过干细胞“内部工厂”持续生成肿瘤靶向免疫细胞。该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标志着人体免疫系统可再生抗癌能力的重大进展。

2025年08月06日 科技日报   |   抗癌T细胞 热度 219

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开发成功

基因编辑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强大工具,但大片段DNA编辑至今仍面临重大挑战。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在动植物中实现了从几千个碱基到几百万个碱基级别的大片段DNA的精准操控,显著提升了基因编辑的尺度和能力。

2025年08月05日 科技日报   |   新型 基因编辑技术 热度 220

量子材料平台实现光学模式动态切换

据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层状量子材料开发出一种全新平台,通过纳米光子学实现对光的精密调控。这一新平台不仅使光学器件更小、更高效,还首次实现了光学模式的动态切换(在不同光传播状态之间灵活转变),解决了纳米光子领域长期以来难以兼顾的两大难题。

2025年08月05日 科技日报   |   量子材料平台 光学模式 动态切换 热度 295

“超表面”器件能集成光子量子操作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学器件,即“超表面”,可在单一的平面上完成复杂量子操作。超表面可同时承担多种传统光学元件功能,解决了光子量子信息处理领域长期存在的体积庞大、组件繁多等扩展性难题,有望推动常温下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的实现。

2025年08月04日 科技日报   |   “超表面”器件 光子量子 热度 227

纳米光子器件中实现光信号跨结构"穿梭"

《自然·材料》杂志31日在线发表了一项纳米光子器件互联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利用类似船只航行时产生的"尾流"效应,成功解决纳米光子器件光信号跨结构传输难题,为未来实现光子信号的远程连

2025年08月01日 科技日报   |   纳米光子器件 光信号 跨结构 "穿梭" 热度 249

解码人类基因组“暗物质”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重磅研究成果,他们利用来自65个不同祖先背景的个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成功解码了人类基因组中一些最复杂、最被忽视的区域。

2025年08月01日 科学网   |   完整基因组序列 热度 251

AI 新工具探索“被忽视的 DNA 区域”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开发出一种名为 ShortStop 的机器学习框架,用于探索以往"被忽视的DNA区域",寻找在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微蛋白。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 BMC方法学》上。

2025年08月01日 科技日报   |   AI 新工具 DNA 热度 282

新型防护材料可有效阻隔电磁辐射

由俄中两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包装聚合物的灵活轻便新型材料,可有效阻隔对人体和设备有害的电磁辐射。

2025年07月31日 科技日报   |   新型 防护材料 电磁辐射 热度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