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智能技术为多语种信息处理带来新机遇

“算力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在前不久举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科技创新大会上,吾守尔·斯拉木表示,这一趋势将为多语种信息处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加快推动民族地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2025年04月18日 科技日报   |   智能技术 多语种 信息处理 新机遇 热度 243

活真菌建筑材料可自我修复

据16日发表在《细胞》出版社旗下的《细胞报告·物理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工程师利用真菌的根状菌丝体和细菌细胞,研发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这种在较低温度下由活细胞制造而成的材料具备自我修复能力,未来有望成为混凝土等高排放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替代品。

2025年04月18日 科技日报   |   活真菌建筑材料 热度 281

单芯片皮秒级中红外激光器问世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团队首次展示了一种集成在芯片上的皮秒级中红外激光脉冲发生器,无需外部组件即可运行,可在数小时内稳定产生覆盖关键气体吸收带的光谱。这种新型激光器有望加速高灵敏度、宽光谱气体传感器的研发,为环境监测提供更高效的检测工具,还可为医学成像领域带来新型光谱分析技术。

2025年04月17日 科技日报   |   单芯片皮秒级 中红外激光器 热度 302

新型水性电池能稳定循环两千次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水性电池,能稳定循环2000次。鉴于水性电池比非水性锂电池更安全,其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应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相关研究发表于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2025年04月17日 科技日报   |   新型水性电池 热度 262

使用数字设备或降低认知衰退风险

数字技术设备的广泛使用,即使用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或三者结合,可能与50岁以上成年人的认知衰退和认知受损发生率降低有关。

2025年04月16日 科技日报   |   认知衰退 数字技术设备 热度 312

量子计算机解开“绳结”数学难题

量子计算机在解决拓扑学难题上展现出巨大潜力。据英国《自然》网站日前报道,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Quantinuum公司研究人员在arXiv网站发布预印本论文称,他们可利用量子计算机H2-2根据拓扑特性区分不同类型的绳结,且速度可能超越经典计算机。

2025年04月16日 科技日报   |   量子计算机 “绳结”数学难题 热度 284

输入几句话,AI就能为你定制机器人

美国杜克大学工程师开发了一个名为Text2Robot的创新性机器人设计框架,任何人都能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也就是敲入几句话,来设计和构建机器人。该技术成果将在5月的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上展示。

2025年04月16日 科技日报   |   Text2Robot 创新性机器人设计框架 热度 353

新技术守护深海油气“大动脉”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与天津大学联合研发了提升海底管道稳定性的新型海底管道试验装置,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装置将为我国保障海上油气田安全开发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025年04月15日 科技日报   |   新技术 深海油气 “大动脉” 热度 319

能随意塑形的流体电池问世

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创新的流体形态电极,研发出能被塑造成任何形状的电池。这种柔软舒适的电池能随意改变形状,未来可用于给诸多领域各种各样的设备供电。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2025年04月15日 科技日报   |   可塑形流体电池 热度 335

多触感设备弥合人机交互鸿沟

随着传感和驱动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可穿戴设备正向多触感领域进发,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体验,从而弥合人机数字交互之间的鸿沟。

2025年04月14日 科技日报   |   多维触感 人机数字交互 热度 304

可穿戴设备能测量皮肤“呼吸”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首款能测量皮肤“呼吸”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分析皮肤释放和吸收的气体,该设备提供了一种评估皮肤健康状况的全新方法,包括监测伤口、检测皮肤感染、追踪皮肤水分含量、量化有害化学物质暴露剂量等。

2025年04月14日 科技日报   |   可穿戴设备 皮肤“呼吸” 热度 286

新型放大器让数据传输速度提高十倍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发论文称,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放大器,能使数据传输速度超现有光纤10倍。

2025年04月14日 科技日报   |   新型放大器 数据传输速度 热度 313

微塑料入侵食物链的“隐蔽隧道”发现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磊教授、孙红文教授课题组领衔的国际合作研究,首次证实了微塑料通过叶片进入食物链的全新途径。

2025年04月11日 科学网   |   微塑料 食物链 “隐蔽隧道” 热度 291

新技术造出超灵敏耐用氨气传感器

韩国材料科学研究院(KIMS)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突破以往高温限制,可在较低温度下通过简易溶液工艺制备出溴化铜(CuBr)薄膜,从而制造出全球首个基于溴化铜薄膜的氨气传感器。这项突破不仅赋予了传感器高柔性、超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还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经超过1000次重复弯曲测试,该传感器仍可保持高性能和稳定的运行功能。

2025年04月11日 中国经济网   |   新技术 超灵敏 耐用 氨气传感器 热度 280

基因编辑工具箱再添利器

美国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和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团队10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创新基因编辑工具——STITCHR。这一工具利用RNA系统替换整个基因,能精准地将治疗基因插入到基因组的特定位置,且不会引发不必要的突变,推动基因治疗研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2025年04月11日 科技日报   |   基因编辑工具 热度 233

微型脑机接口能置于毛囊间读数据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可穿戴智能系统和医疗保健中心携手韩国机构,开发出一种微型脑机接口,小到可置于头部的毛囊之间,未来有望造福残障人士。

2025年04月10日 科技日报   |   微型脑机接口 热度 252

光子计算芯片可集成到传统硬件工作

《自然》杂志9日发表的两篇独立研究论文介绍了两种光子计算芯片,与电子系统结合在一起,比传统电子芯片性能更高,能耗更低,将能满足因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而推升的计算需求。

2025年04月10日 科技日报   |   光子计算芯片 热度 257

AI新工具能评估多发性硬化症疗效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团队开发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MindGlide,可帮助解释和评估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5年04月09日 科技日报   |   人工智能(AI)工具 多发性硬化症 热度 232

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产氢效率提升15倍

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稀土元素钪对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材料进行改造,成功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在模拟太阳光下,其产氢效率比已报道的二氧化钛高出15倍,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

2025年04月09日 科技日报   |   催化材料 热度 284

再生干细胞培养为鹿茸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教授邱强及教授王文团队联合长春科技学院、西京医院、吉林农业大学等单位构建了鹿茸再生的细胞图谱,鉴定出一类鹿茸再生干细胞,揭示了鹿茸再生的细胞学基础及分子调控机制。这为哺乳动物器官再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未来鹿茸产业的发展和再生医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2025年04月09日 科技日报   |   再生干细胞 鹿茸产业 新思路 热度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