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新型生物材料,可在人体中使用,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良好!

一种螺旋结构的生物材料(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这使它经常应用于人体器官组织的修补及再生。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良好!

2021年07月12日 OFweek新材料网    |   新型 生物材料 人体 医学领域 热度 1566

穿上它可降温近5℃ 一种分级结构超材料织物面世

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团队与多个科研单位交叉学科创新,突破性地研发了一种具有形态分级结构、可大批量制备的光学超材料织物,相较于白色棉织物,该织物对人体体表降温近5℃,具有优异的可穿戴性,并与整个纺织行业相兼容,适合大规模推广制备和产业化应用。

2021年07月12日 科技日报   |   光学超材料织物 热度 1346

科学家用冰制备光纤并首次实现冰的弹性弯曲

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教授童利民团队联合来自交叉力学中心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合作者,实现用冰制备光纤。

2021年07月09日 科学网   |   光纤 冰 热度 1258

合成黏液,如何帮助新型治疗铺平道路?

哥本哈根大学健康和医学科学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制造人造黏液的方法,已经证明了制造健康的人工黏液来帮助身体对付有害细菌的可行性。合成黏液可能在未来的医学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07月09日 OFweek医疗科技网    |   合成黏液 新型治疗 新研究 热度 1365

俄开发出聚丙烯制品着色新方法

近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工业技术与设计大学开发出为聚丙烯碳氢化合物制品着色的一种化学物质,着色后染料的稳定性更好。

2021年07月09日 科技日报   |   着色新方法 聚丙烯制品 热度 1342

利用集体知识确定金属-有机框架中金属阳离子的氧化状态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Berend Smit团队利用集体知识确定金属-有机框架中金属阳离子的氧化状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21年7月5日出版的《自然—化学》。

2021年07月08日 科学网   |   氧化状态 金属阳离子 热度 1781

新技术快速实现大脑更深处组织高清成像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双光子成像显微镜的改进版本,它可以让科学家更快地获得大脑内血管和单个神经元等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新技术或可促进生物学、神经科学的研究。

2021年07月08日 科技日报   |   改进版双光子成像显微镜 大脑高分辨率图像 热度 1321

重庆首款超快激光产品研制成功,并实现小批量试产

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功研制出重庆第一款超快激光产品,具有脉冲短、精度高、能量强度大的特点,并实现了小批量试产。可广泛应用于医疗生物、光谱检测、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精密机械等行业。

2021年07月07日 腾讯网科技   |   首款 超快 激光产品 小批量试产 热度 1398

可完全吸收的心脏起搏器问世

据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描述了一种“临时性的”、可植入的心脏起搏器,其运作不需要引线或电池,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被身体完全吸收。

2021年07月07日 科技日报   |   心脏起搏器 可完全吸收 热度 1327

科研新成果:科研人员制备出生物玻璃可高效修复损伤皮肤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王俊峰研究员和福州大学张腾教授合作,成功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可高效修复损伤皮肤。

2021年07月07日 科学网   |   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热度 999

新技术攻克最难成药癌基因,从梦想成现实

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肿瘤基因突变蛋白的弱点,并运用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学院自己的专利仿射生物技术平台,发挥了它的优势,对蛋白质上的可用药“口袋”进行精准定位,以便进行有效地治疗。

2021年07月06日 OFweek医疗科技网   |   新技术 最难成药 癌基因 热度 1393

新AI工具能消除天文学数据中的“噪声”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日本天文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人工智能(AI)技术,其可以消除天文数据中由于星系形状随机变化而产生的“噪声”,获得的结果与目前公认的宇宙模型一致。

2021年07月06日 科技日报   |   AI工具 天文学数据 “噪声” 热度 964

可拉伸电路:将电子皮肤朝人类皮肤又推进一步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可以被拉伸、折叠、弯曲、扭曲而不损害其工作能力的可拉伸电路。这一突破可以使这种新材料通过将目前制造刚性电路的代工厂改为生产柔性电路的工厂而轻松实现商业化。

2021年07月05日 OFweek可穿戴设备网    |   可拉伸电路 电子皮肤 人类皮肤 热度 1013

我国科学家实现世界最快实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军等联合浙江大学教授储涛研究组,通过研制硅基光子集成芯片和优化实时后处理,实现了速率达18.8Gbps的迄今世界最快实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2021年07月05日 科技日报   |   实时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热度 1042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工程化的蛋白质磷酸化切换网络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Ron Weiss小组开发出一种工程化的蛋白质磷酸化切换网络。该研究于2021年7月2日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科学》。

2021年07月05日 科学网   |   蛋白质磷酸化 交叉抑制拓扑 热度 1041

长虹在高性能硅负极材料的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长虹在高性能硅负极材料的研发取得重要突破,有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未来将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电动汽车等领域。

2021年07月02日 OFweek锂电网    |   长虹 高性能硅 负极材料 重要突破 热度 1006

研究发现MeCP2是一种微卫星结合蛋白

法国遗传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Ali Hamiche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MeCP2是一种微卫星结合蛋白,可保护CA重复序列免受核小体侵犯。

2021年07月02日 科学网   |   微卫星结合蛋白 热度 1869

“不可能的材料”:可弯曲物体周围能量,使其看起来不可见

近日,来自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可扩展的方法来制造超材料,其能以不同的方式与微波能量互动,对电信、GPS、雷达、移动设备和医疗设备具有潜在的影响。

2021年07月02日 百度 科技   |   超材料(metamaterials) 热度 1027

微针阵列可穿戴设备领域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组针对微创跟踪血糖和智能治疗糖尿病的闭环需求,研发了一种基于介孔微针离子泳的集成式可穿戴诊疗一体化系统,可用于糖尿病的原位监测和治疗。

2021年07月02日 科技部   |   糖尿病 微针 监测 治疗 热度 1119

“换脸”新技术!可将任意人脸更换为任何目标人脸,同时能保留目标人脸属性

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了一款换脸框架 SimSwap,使人脸交换的应用更加灵活广泛且真实度更高。这一框架能够将任意源人脸的身份转换为任意目标人脸,同时保留目标人脸的属性。

2021年07月01日 腾讯网   |   “换脸” 新技术 目标人脸 人脸属性 热度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