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石墨烯或可用于细菌感染

近日,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将不溶于水的杀菌分子涂覆在基于石墨烯的材料上,使分子以连续、受控的方式从材料中释放出来,从而对抗手术植入物的细菌感染。

2021年08月27日 OFweek新材料网    |   石墨烯 细菌感染 新技术 热度 1021

这个蛋白或许能够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Christoph J. Binder、Dimitrios Tsiantoulas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APRIL通过与硫酸肝素蛋白多糖结合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论文于2021年8月2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2021年08月27日 科学网   |   动脉粥样硬化 热度 872

科学家首次造出双层硼烯材料

据26日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的最新研究,美国西北大学工程师首次创造出一种双层原子厚度的硼烯,打破了硼在单原子层限制之外形成非平面团簇的自然趋势。

2021年08月27日 科技日报   |   双层硼烯材料 热度 667

迄今最小生物超级电容器研发成功

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奥利弗·施密特教授领导的国际团队成功研发出迄今为止最小的生物超级电容器,这种生物相容性储能系统为下一代生物医学的血管内植入物和微型机器人系统的应用开辟了可能性。

2021年08月26日 科技日报   |   生物超级电容器 生物医学 微型机器人系统 热度 622

研究揭示人类听觉皮层中语音的平行和分布式编码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Edward F. Chang小组揭示人类听觉皮层中语音的平行和分布式编码。2021年8月18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2021年08月25日 科学网   |   听觉皮层 分布式编码 热度 747

中国科大成功研发新型量子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数据特征提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研发新型量子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数据特征提取。有望在未来实现基于量子系统的人工智能。

2021年08月25日 OFweek人工智能网    |   新型量子 机器学习技术 数据特征 提取 热度 685

mRNA技术将催生新一轮药物和疗法革命

8月19日,美国莫德纳公司正式启动了使用mRNA技术的针对艾滋病病毒的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此外,来自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也计划利用这一技术开发流感疫苗、疟疾疫苗,以及治疗心脏病、关节炎等疗法。mRNA技术有望催生新一轮药物和疗法革命。

2021年08月25日 科技日报   |   mRNA技术 药物和疗法革命 热度 663

饮食中的果糖能改善肠道细胞的生存和营养吸收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Marcus D. Goncalves小组发现,饮食中的果糖能改善肠道细胞的生存和营养吸收。相关论文于2021年8月18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2021年08月24日 科学网   |   果糖 肠道细胞 热度 684

科学家探索AI“选择性失忆”新问题

人工智能的“遗忘”与人类不同,这也是该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据《连线》杂志网站近日消息称,作为计算机科学中的新兴领域,机器学习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探索在AI中诱发“选择性失忆”的方法,其目标是在不影响模型性能的前提下,从机器学习中删除特定人员或点的敏感数据。如果未来能够实现,那么这一概念将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数据。

2021年08月24日 科技日报   |    热度 655

研究人员开发出太阳能电池板回收利用新技术!

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太阳能电池板回收利用新技术!可以同时回收未受损和受损的电池板,使玻璃组件的回收率达到100%。其中,大约80%的其他材料可以被回收,并制造为高性能太阳能电池。

2021年08月24日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    太阳能电池板 回收利用 新技术 热度 676

科学家发现协同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基因

《植物生物技术杂志》在线发表了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刘巧泉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通过编辑启动子和叶片特异超量表达的方式,对水稻葡聚糖水二激酶1(GWD1)基因功能进行了鉴定,发现该基因是改良水稻农艺性状、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基因 。

2021年08月23日 科学网   |   水稻产量 关键基因 热度 701

俄研制出癌症靶向治疗新方法

由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等3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癌症肿瘤转移灶靶标成像方法,其效率比类似方法提高了100倍,有利于为癌症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并大大节省药物成本。

2021年08月23日 科技日报   |   癌症 靶向治疗 新方法 热度 651

仿生超弹性碳材料“碳弹簧”问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兼具高度可压缩性和可拉伸性的超弹性全碳多孔材料----“碳弹簧”。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使其成为制造智能振动和磁性传感器件的理想材料,所获得的传感器件甚至能够在极端温度环境下有效地发挥作用。

2021年08月23日 科技日报   |   仿生 超弹性碳材料 “碳弹簧” 热度 620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新冠新抗体!登上Nature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可抗新冠肺炎病毒的广谱人源化基因工程单抗。目前已在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2021年08月20日 OFweek医疗科技网   |   新冠 新抗体 Nature 热度 1523

二维超固态量子气体首度问世

量子气体非常适合研究物质相互作用的微观结果。奥地利科学院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和因斯布鲁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二维超固态量子气体。8月18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

2021年08月20日 科学网   |   量子气体 微观结果 热度 1048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行采样,而最新出现的神经界面系统,可协调数百个极微小的大脑传感器的活动。该成果朝着脑机接口的新概念形态迈出了关键一步。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电子学》杂志上。

2021年08月20日 科技日报   |   脑机接口系统 “神经谷粒”传感器 热度 954

新型催化剂让塑料垃圾变废为宝

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段昊泓和同事报告了使用地球储量丰富的镍基和钴基催化剂,在室温下可促进塑料转化为价值更高的产品。相关研究成果8月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1年08月19日 科学网   |   催化剂 塑料垃圾 热度 962

发现新型锂盐!六氟磷酸锂将被取代?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用一种新型锂盐测试高压锂电池(如电动汽车和电网规模的储能系统中使用的电池),结果显示,其危险性远远低于目前的传统材料。

2021年08月19日 OFweek锂电网   |   新型锂盐 六氟磷酸锂 热度 1149

多能干细胞生成带“视杯”的类脑器官

根据17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干细胞杂志《细胞·干细胞》上的一项研究,人类诱导的多能干细胞(IPSCs)可以用来形成含有“视杯”(可形成视网膜)结构的类脑器官。该类器官自发地从类脑区域的前部发育出两侧对称的“视杯”,证明了IPSCs在高度复杂的生物过程中的自我复制能力。

2021年08月19日 科技日报   |   多能干细胞 大脑类器官 热度 1493

科学家揭示调控植物干细胞命运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忠教授课题组,首次定义了调控干细胞命运的内源逆境信号,并揭示了内源逆境信号调控植物干细胞命运决定的新机制。

2021年08月18日 科学网   |   干细胞 内源逆境信号 热度 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