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各种类型的微针作为一种微创透皮给药方法。在最近发表于《生物高分子》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和泰国的两个研究团队合作解决了现有微针的主要问题。
2021年12月31日 科学网 | 微针 光刻技术 热度 528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澳大利亚62岁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菲利普·奥基夫最近成为第一个仅用自己的想法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的人。12月23日,他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消息“你好,世界”(Hello World)。
2021年12月30日 科技日报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脑机接口 热度 482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齐华研究员团队设计开发了一种具有双重刺激响应性的水凝胶材料,利用 3D 打印技术制备成水凝胶管状立体结构。
2021年12月30日 IT之家 | 水凝胶材料 4D 打印血管支架 热度 528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NOEIC)、鹏城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完成了 1.6Tb / s 硅基光收发芯片的联合研制和功能验证。
2021年12月30日 IT之家 | 硅光互连芯片 热度 629
俄罗斯私人航天公司“先进推进系统”(APS)研发出世界第一台能够在多个方向产生矢量推力的多通道等离子发动机原型机。使用这种发动机可以降低成本,执行新的航天任务,甚至能够借助一个服务型航天器将其他航天器送入不同倾角的轨道,还可精准靠近任何天体,以达到清理低轨道太空垃圾等目的。
2021年12月30日 科技日报 | 太空飞行 多通道发动机 热度 586
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二维(2D)材料的新型人工突触,能用于可高度扩展的类脑计算。
2021年12月29日 科技日报 | 新型 人工突触 类脑计算 热度 752
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撰文指出,他们历时5年,使用一种插入电子显微镜的独特工具,制造出了一种超微型晶体管,其宽度仅为人类头发丝宽度的1/25000。
2021年12月28日 科技日报 | 碳纳米管 超微型晶体管 热度 524
该研究使用了超过100个集合变量加速采样进程——此前的采样方法从未处理过如此高维的集合变量,使得科学家们得以在神经网络加持下,对蛋白结构的“精雕细琢”再进一步。
2021年12月28日 科学网 | 神经网络 蛋白结构 热度 580
莫斯科电子技术学院和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共同研发出一种用于开发下一代光子电路的芯片。专家表示,这项关于制造非易失性可调纳米光子芯片的技术已经能够用于微电子生产,无需额外升级。
2021年12月28日 科技日报 | 新型芯片 光子电路 热度 553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大学“莫斯科电子技术学院”提出一种新方法,利用基于牛血浆蛋白和氧化石墨烯的水凝胶,激光打印人造肌肉。该方法能制出柔软、可拉伸但又非常结实的肌肉,在电流作用下改变形状,而且可在此基础上制造纳米机电设备,用于修复小块肌肉、制造生物机器人和植入式药物释放系统。
2021年12月28日 科技日报 | 血浆蛋白+氧化石墨烯 人造肌肉 热度 550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石墨烯,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阳极和阴极材料,使其更便宜、更高效。
2021年12月27日 OFweek锂电网 | 新型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热度 603
科学家们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朊病毒病是快速进展的、致命的失智综合征,与朊病毒蛋白 PrP 的聚集物通过破坏神经元的轴突杀死神经元,轴突是一种狭窄的神经纤维,神经元通过轴突向其他神经元发送信号。发现这些朊病毒如何在轴突中聚集,以及如何抑制它们,可能最终具有远超朊病毒病的意义。
2021年12月27日 OFweek医疗科技网 | 朊病毒病 脑细胞 死亡方式 热度 104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对传统宣纸的详细结构表征,探究了其高强度高韧性的微观机理,并且受宣纸制造工艺和结构的启发,研制出了一种具有多尺度结构的高雾度透明薄膜,是柔性透明电子器件基底材料的理想选择。
2021年12月27日 科学网 | 柔性透明电子器件 热度 924
据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上的研究,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没有依靠硅基晶体管技术,而是利用锗生产出世界上最灵活的晶体管。这种新型自适应晶体管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切换,能执行不同的逻辑任务。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芯片设计的可能性,并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甚至逻辑领域开辟了全新机会。
2021年12月24日 科技日报 | 锗 灵活自适应晶体管 热度 818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王志明教授携手合作团队,通过系统性研究液面的光致变形现象,实现了光热毛细作用下液体发生宏观形变,并被切割、雕刻出任意图形。
2021年12月24日 科学网 | 光热毛细作用 热度 954
量子计算机与体育界的状元秀有什么共同点?两者都吸引了众多星探的关注。近日发表在《自然·物理学》上的镜像电路方法,比传统测试更快、更准确,将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最有可能导致世界上第一台实用量子计算机的技术,大大加速医学、化学、物理学、农业和国家安全研究。
2021年12月24日 科学网 | 新型基准测试 热度 792
据20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今日材料》上的论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世界上最长的柔性纤维电池。这种可充电锂离子电池长140米,可编织、可洗涤,将来可为基于纤维的电子设备和传感器供电,甚至可用来制造几乎任何形状的3D打印电池。
2021年12月23日 科技日报 | 柔性纤维电池 热度 768
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的一项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领导的国际团队使用先进3D打印技术制造了磁性双螺旋,就像DNA的双螺旋一样,它们相互扭曲,结合了螺旋之间的曲率、手性和强磁场相互作用。
2021年12月22日 科学网 | 磁性双螺旋 热度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