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子技术,可将温室气体转化为清洁能源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子技术,可将温室气体转化为清洁能源。该技术可以与现有的大规模碳捕获和利用过程相辅相成。

2022年01月27日 OFweek光学网   |   新型光子技术 温室气体 清洁能源 热度 570

机器人首次自主实施对猪腹腔镜手术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在26日的《科学·机器人学》上发表论文称,其设计的智能组织自主机器人STAR在没有人类指导的情况下,对猪的软组织进行了腹腔镜手术,这是向机器人最终在人体上实施全自动手术迈出的重要一步。

2022年01月27日 科技日报   |   智能组织自主机器人STAR 腹腔镜手术 热度 518

纳米载体配方实现更可控免疫抑制

据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使用纳米载体重新设计了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利用其产生了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形式,能够保护移植物免受排斥反应,且不会抑制更广泛的免疫反应。

2022年01月26日 科学网   |   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 热度 532

新型空穴型透明导电薄膜问世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和本院等离子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在空穴型近红外透明导电薄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设计并制备了新型空穴型铜铁矿薄膜,并通过参数优化让新型薄膜获得了较高的近红外波段透过率和较低的室温方块电阻。

2022年01月26日 科学网   |   透明导电薄膜 铜铁矿薄膜 热度 504

人工遗传回路模拟细胞如何选择“命运”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人工遗传回路,可展示细胞是如何选择其“命运”的。

2022年01月26日 科技日报   |   人工遗传回路 热度 579

我国成功研发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

我国成功研发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该技术在40兆瓦燃煤锅炉实现混氨燃烧热量比例达35%属世界首次,项目为我国燃煤机组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技术发展方向,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大促进作用。

2022年01月25日 科技日报   |   燃煤锅炉 混氨燃烧技术 热度 582

新材料可在室温下进行“量子翻转”

据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发出一种半导体材料,可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从导体到绝缘体的“量子翻转”,有助于开发新一代量子设备和超高效电子设备。

2022年01月25日 科学网   |   量子翻转 半导体材料 热度 533

DNA“阀门”有效控制细胞过程流动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出新的生物部件,能够沿着DNA塑造细胞过程流动。发表在1月21日《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这项研究,为信息如何在DNA中编码提供了新视角,并提供了构建可持续生物技术的新工具。

2022年01月25日 科技日报   |   可持续生物技术 DNA“阀门” 热度 574

ACE2受体蛋白“纳米气泡”可防治新冠

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和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在临床前研究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液中存在含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的天然纳米级大小的气泡——evACE2,并发现它可阻止广泛的新冠病毒毒株的感染,包括当前的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冠状病毒。

2022年01月25日 科学网   |   evACE2蛋白 热度 553

科学家实现高速荧光成像的细胞分选

德国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Lars M. Steinmetz等研究人员合作实现高速荧光成像的细胞分选。该研究于2022年1月20日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科学》。

2022年01月24日 科学网   |   高速荧光成像 细胞分选 热度 635

人类胆汁酸外排蛋白ABCB11的分子机制揭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陈宇星教授和周丛照教授课题组,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一系列人类胆汁酸外排蛋白ABCB11与其生理底物—牛磺胆酸钠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发现该蛋白内部存在两个串联的底物结合口袋,借助一系列生化实验阐明了ABCB11特异性外排胆汁酸的分子机制。

2022年01月24日 科学网   |   胆汁酸外排蛋白ABCB11 热度 534

降低一千倍!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研制出全世界功耗最低的相变存储器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发文称,学院团队研制出全世界功耗最低的相变存储器。比主流产品功耗低了一千倍。除了低功耗以外,该相变存储器拥有一致性好且寿命长的优点。

2022年01月24日 OFweek电子工程网   |   华中科技大学 功耗最低 相变存储器 热度 748

3D“最小活细胞”模拟细胞内部运作

据最新一期《细胞》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基因组被剥离到了最基本要素的“最小活细胞”,以及一个反映其行为的细胞计算机模型。通过改进和测试该模型,科学家们表示正在开发一个用于预测基因组、生命条件或活细胞物理特性的变化将如何改变其功能的系统。

2022年01月24日 科技日报   |   细胞计算机模型 “最小活细胞” 热度 523

奥地利研究团队为太赫兹波开发了紧凑、功率更高的能量

来自奥地利的维也纳工业大学(TU Wien)现在已经成功地制造了一种非常简单和紧凑的太赫兹辐射源:一个带有双谐振隧穿二极管的振荡器。它的辐射功率明显优于同类设备。

2022年01月21日 OFweek激光网   |   太赫兹波 能量 热度 1158

“超吸收”量子电池概念得到验证

据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论文,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及其海外合作伙伴在使量子电池成为现实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他们成功地证明了超吸收的概念,这是支撑量子电池的关键思想。

2022年01月21日 科技日报   |   “超吸收”量子电池 热度 800

高分辨率中子照相机研制成功

近日,由凤麟核集团研制的“紧凑型高分辨率中子照相机(“中子光”照相机)”通过了由第三方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2022年01月21日 科学网   |   高分辨率中子照相机 热度 848

传感器阵列以最高分辨率记录脑信号

一个由工程师、外科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布了来自人类和大鼠的数据,证明一种新的大脑传感器阵列可直接从人脑表面记录电信号,并实现破纪录的细节处理。

2022年01月20日 科学网   |   大脑传感器阵列 热度 993

糖制成的可回收塑料面世

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糖基原料而非石化衍生物,研制出了两种新的聚合物,它们拥有普通塑料的所有特质,但可降解和物理回收。其中一种聚合物像橡胶一样可拉伸;另一种则像大多数塑料一样坚固且有韧性。

2022年01月20日 科技日报   |   糖 可回收塑料 热度 974

硅量子计算机保真度获重大突破

英国《自然》杂志19日连发三篇论文,来自三个团队的科学家们在开发容错量子计算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验证了硅双量子位门保真度,超越了容错计算机的阈值(99%)。研究结果证实,硅材料中强大、可靠的量子计算正在成为现实。研究还表明,硅量子计算机与超导和离子阱一样,是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发的有前途的候选者。

2022年01月20日 科技日报   |   硅量子计算机 保真度 热度 1029

新研究揭示宇航员太空贫血原因

一项世界首创研究揭示了太空旅行是如何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的,即所谓的“太空贫血”。

2022年01月19日 科学网   |   太空贫血 红细胞 热度 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