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国际科学家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利用两个原子核的自旋实现了“量子纠缠态”,让原子核实现了“远距离聊天”。这一纠缠是量子计算机超越传统计算机的核心资源,显示出利用现有半导体技术和制造工艺打造未来量子芯片的巨大潜力。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标志着向构建大规模量子计算机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5年09月19日 科技日报 | 两个原子核 “远距离聊天” 热度 46
《自然》杂志17日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氢负离子电解质,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块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2025年09月19日 科技日报 | 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热度 44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高度弯曲的新型石墨烯结构,兼具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可用于制造性能优异的超级电容器。这一突破为电气化交通、电网稳定及下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2025年09月19日 科技日报 | 新型石墨烯 高功率 高能量密度 热度 39
《自然》杂志17日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称,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问世,它能预测人一生中健康的变化趋势。
2025年09月18日 科技日报 | 人工智能(AI)模型 热度 61
美国麻省总医院百瀚医疗系统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他们研制的血液检测工具“HPV-DeepSeek”能在症状出现前10年识别出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头颈癌,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早的治疗干预,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
2025年09月18日 科技日报 | 新血检工具可提前识别HPV相关头颈癌 热度 70
一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构建合成肾脏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首次将肾脏关键结构整合,创造出被称为“组合体”的新型肾脏组织。发表于最新一期《细胞·干细胞》杂志的这项成果,意味着人们成功培育出比以往更成熟、更复杂的肾脏类器官,为疾病研究和器官移植带来新希望。
2025年09月18日 科技日报 | 新型“组合体”肾脏组织 热度 60
海南大学热带海洋工程材料及评价全国重点实验室史晓东团队在锌碘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通过卤键反转和非同频分子振动策略,为解决锌碘电池多电子转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提供新思路。
2025年09月17日 科学网 | 锌碘电池多电子转移 热度 64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团队研制出一款名为“DeepInMiniscope”的小型成像系统,能以高分辨率、无创方式实时观测小鼠的大脑活动。该系统有望为神经科学研究开辟全新路径,并推动脑部疾病新疗法的开发。
2025年09月17日 科技日报 | 小型成像系统 小鼠 大脑活动 热度 72
由瑞士苏黎世大学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牵头的研究团队在最新开展的QROCODILE实验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对极轻暗物质粒子的探测,设备灵敏度达到迄今最先进水平,为破解宇宙奥秘打开了新大门。相关论文15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
2025年09月17日 科技日报 | 极轻暗物质粒子 热度 62
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款光基芯片,可利用光与电协同工作,高效完成人工智能(AI)中功耗极高的图像识别等任务。
2025年09月16日 科技日报 | 光基芯片 热度 88
日本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等离子推进器,进而提出一种创新的非接触式高效清除太空垃圾技术,有望突破现有清理方法的局限。
2025年09月16日 科技日报 | 新型推进器 非接触 太空垃圾 热度 85
15日,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又称“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标志着我国在聚变堆核心维护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年09月16日 科技日报 | 聚变堆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 热度 80
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发一种全新的“双模态”激光雷达系统,为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的三维感知能力带来进一步提升。
2025年09月15日 科学网 | 激光雷达系统 热度 107
一种新型生物混合机器人问世,其能在光刺激下以不同速度实现爬行。这项研究揭示出神经信号与肌肉驱动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意味着神经元有望成为控制复杂生物混合系统极具潜力的“生物控制器”。
2025年09月15日 科技日报 | 生物混合 爬行机器人 热度 105
一个国际联合团队在微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材料与工艺,可生产出更小、更快、更低成本的高性能芯片。该研究结合实验与建模手段,为下一代芯片制造奠定了材料与工艺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化学工程》杂志上。
2025年09月15日 科技日报 | 高性能微芯片 热度 97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硕研究团队通过开发一种深红光或超声波响应的工程化纳米酶,将邻近标记技术改造为一种强大的“治疗武器”。小鼠实验显示,通过在肿瘤上人为制造出难以逃逸的靶点,不仅有望解决免疫疗法中的核心难题,更能激发体内持久而强大的全身性抗肿瘤效应。
2025年09月12日 科技日报 | 新技术 狡猾癌细胞 “通缉令” 热度 113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10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借助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双黑洞剧烈碰撞产生的引力波信号,以高达99.999%的置信度,验证了斯蒂芬·霍金于1971年提出的黑洞面积定理。这一成果为量子引力理论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5年09月12日 科技日报 | 黑洞面积定理 引力波信号 热度 106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骨科主任刘鹏团队经过三年研究,首次对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进行临床—分子分型,为该类疾病的个性化精准生物治疗奠定了基础。
2025年09月11日 科技日报 |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热度 130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孙东晓团队构建了全球首个覆盖奶牛59种组织、179万个细胞的多组织单细胞表达图谱,为解析牛重要性状遗传调控机制、推进精准育种及探索人类疾病的牛模型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
2025年09月11日 科技日报 | 奶牛 多组织 单细胞 表达图谱 热度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