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科技前沿 发展动态
端粒酶结构问世或可帮助实现逆转衰老并向开发癌症新疗法迈进

在人体相关谜题所构成的巨大拼图中,端粒是极其重要的一片,端粒酶结构的完全揭晓,将可能帮助实现逆转衰老,并将癌症改变为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形式。

2018年04月27日 科技日报   |   端粒酶 结构 热度 1303

皮肤上首次直接打印出3D电子元件

在一项开创性的新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使用定制的低成本3D打印机,首次在手上打印出电子产品。

2018年04月27日 科技日报   |   3D打印 专用墨水 皮肤 热度 1213

中国科学家打一束光 让细菌“打工”画纳米电路

中国科学家日前用细菌来搬运、排列量子点,解决这一涂层问题。他们用该技术画的电路,制备了叉指电极阵列,并证明其可作为触碰开关使用。 但更大的亮点在于,中国科学家率先开发出光控技术,对上述制造过程实现精细控制,“将该技术应用到芯片设计以及人工光合作用体系上,是今后的长远目标。”

2018年04月26日 新浪科技   |   纳米 量子 细菌 热度 1270

EnvisionTEC推出开创性3D打印材料

EnvisionTEC是全球领先的3D打印机和材料制造商,近日推出了一款开创性的新材料E-RigidForm,并通过打印328英尺的3D打印链来展示其特性。

2018年04月26日 OFweek   |   3d打印 新材料 突破性 热度 1282

清华大学:首次实现25个量子接口之间量子纠缠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研究组在《科学》期刊子刊《科学·发展》上发表了题为“25个可独立操控的量子接口之间纠缠的实验实现”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首次实现了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

2018年04月26日 IT之家   |   量子,网络,通信 热度 1264

我国科学家发现锰离子在机体抵抗病毒感染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2018年04月25日 科技部   |   锰离子,免疫,抗病毒 热度 1333

国产首款太赫兹成像芯片发布

太赫兹芯片只有米粒大小,却可以探测人体辐射的微弱太赫兹波,并通过仪器内部算法,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即可对人体进行成像。该技术可在人体安检仪中发挥巨大作用。

2018年04月25日 科技日报   |   太赫兹 芯片 人体辐射 灵敏度 热度 1347

人体细胞内存在全新DNA结构

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在人体活细胞内发现了一种新的DNA结构——被称为“i-基元”(i-motif)的“DNA扭结”。这表明,除了众所周知的双螺旋结构外,人类DNA还拥有更复杂的结构,这些结构也影响着我们的生物学功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促进我们对DNA的理解。

2018年04月25日 网易科技   |   细胞,DNA,i-基元 热度 1384

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被破解

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宛晓春教授研究团队,联合深圳华大基因等单位,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这一成果对促进山茶属植物的物种进化、茶叶风味物质形成机理、分子育种、茶树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研究,以及茶文化的繁荣与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4月25日 科技日报   |   茶树 合成酶 华大基因 物种进化 热度 1367

科学家想创建人体细胞超级精确3D地图

人类细胞图谱计划涵盖了185个项目,超过480名科学家正参与其中,最终目标是通过测序来自所有组织、器官和系统的至少100亿个细胞,对构成人体中大约37.2万亿个细胞进行分类。通过研究每个细胞的遗传特征,研究人员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工作原理。

2018年04月24日 it之家   |   细胞图谱 免疫细胞 3d地图 精准医学 热度 1312

石墨烯将光挤压在单原子内

光可以作为计算机芯片不同部分之间超快速通信的通道,也可以用于超灵敏传感器或片上纳米激光器。将光“压缩”在单个原子大小的空间内,这一成果有助于研发超小型光开关、探测器和传感器。

2018年04月24日 科技日报   |   纳米 激光器 石墨烯 等离子体 光通信 传感器 热度 1299

研究发现纳米级硒化锡拥有优异热电性能

硒化锡(SnSe)单晶是一种半导体,也是理想的热电材料。它能将废热直接转化成电能,或者用于冷却。

2018年04月24日 科学网   |   硒化锡,半导体,热电材料,纳米 热度 1310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水稻抗飞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何光存课题组最近在水稻抗褐飞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研究从水稻农家品种中鉴定和定位了抗稻飞虱基因Bph6,并应用图位克隆法成功分离了该基因。研究发现Bph6编码一种新的蛋白BPH6,该蛋白与胞泌复合体亚基Exo70E1相互作用,调控水稻细胞的分泌,Bph6能保持水稻细胞壁的稳定,阻碍褐飞虱取食。研究还发现Bph6基因起源于野生稻,对稻飞虱具有广谱抗性,是一个显性抗飞虱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8年04月24日 科技部   |   杂交水稻 稻飞虱 基因 蛋白 热度 1302

科学家发现超离子冰:2600度才融化

“超离子冰”是一种全新的固液共同体,它的密度能够达到水的60倍,同时温度和太阳表面相差不大,目前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制造了这个“超离子冰”,用激光将水压缩成立方晶冰,压力为25000倍大气压,同时研究人员使用强力激光驱动,进一步压缩结构,从而制成了这种“超离子冰”。

2018年04月23日 网易科技   |   超离子冰,固液共同体,激光 热度 1348

中国又一“黑科技”领先全球:或将得到无限能源

没有任何实质浪费就能产生无限的能源——这就是核聚变。在装置中,氢原子融合成氦,氦能够聚集比太阳核心高出数倍的热能。如果维持得当,一天能产生大量的电。这个团队提出的下一个目标是设计出一个能产生电力的完全成熟的核聚变反应堆。最终的目标是核聚变能生产出比人们梦想中更多的电力。

2018年04月23日 新浪科技 参考消息网   |   核聚变 能源 黑科技 热度 1298

AI助力金属玻璃问世

一种被称为金属玻璃的未来合金,会比现在的钢材更坚固轻便,也更耐腐蚀和磨损。由美国能源部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西北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科学小组报告,他们找到了发现和改进金属玻璃的捷径,仅用较少时间和成本,就能发现新材料。

2018年04月23日 科技日报   |   金属玻璃 未来合金 新材料 热度 1253

英研究人员首次在实验室培育出人类卵子

英国爱丁堡大学生殖生物学家伊夫琳·特尔弗(Evelyn Telfer)的团队首次在实验室内将人类卵子细胞从早期阶段培育成熟,成功率约10%。这意味着人类卵子成熟不再单纯依靠女性本体,该成果对于理解人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4月19日 科技部   |   实验室 培育 人类卵子 热度 1306

高性能安全水基锌电池有望替代锂电池

2018年04月19日 科技日报   |   水基锌电池 锂电池 大容量 更安全 热度 1296

俄罗斯研发活性硅肥可增加大豆产量

俄罗斯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活性硅肥,它既能容易被农作物吸收,又能增加农作物产量,而且是一种环保肥料。这种硅肥外观上为黏稠状液体,与一般传统硅肥相比,它含有效硅量高,大豆可以更容易吸收。它能够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大豆的抗逆性、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和提高大豆产量。

2018年04月19日 科技部   |   活性硅肥 大豆 产量 热度 1213

国内首条年产1000吨黑色光阻示范生产线建成——微电子用高端化学材料不再完全依赖进口

2018年04月19日 科技日报   |   微电子 高端材料 黑色光阻 热度 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