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密歇根大学官网最新消息,被誉为“全美最强激光器”的ZEUS系统正式开启2拍瓦(1拍瓦等于1015瓦)科学实验。该激光器发射出峰值功率达2拍瓦的超短脉冲,这一数值约为全球电网总功率的100倍,而单次脉冲持续时间仅25阿秒(1阿秒等于10-18秒),这一成果为高能物理研究开辟了新维度。
2025年05月23日 科技日报 | 高能激光器 热度 681
来自韩国汉阳大学、高丽大学和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的科学家,研制出迄今最小的无机半导体材料——量子半导体纳米团簇,并利用其作为光催化剂,成功制备出环保型氢能。
2025年05月22日 科技日报 | 最小 无机半导体 光催化剂 制氢 热度 515
在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国际合作研究中,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利用持续时间不到万亿分之一秒的超快光脉冲来操纵石墨烯中电子的方法。通过量子隧穿效应,他们记录到了电子几乎瞬间绕过物理屏障的现象,在引入市售晶体管后,成功制造出首个速度达到拍赫兹的光电晶体管。这一成果将重新定义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极限,意味着超高速计算机技术的重大飞跃。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上。
2025年05月22日 科技日报 | 拍赫兹 光电晶体管 热度 500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研团队发现PPP1R3B基因犹如肝脏能量代谢的“指挥家”,主导着能量储存形式的选择——是将能量转化为糖原,还是转变为甘油三酯(脂肪)。
2025年05月21日 科技日报 | 肝能量储存 热度 509
据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官网19日消息,该校团队研发出一款全新人工智能(AI)芯片,这款名为AI Pro的芯片无需现有芯片所需的云端服务器或互联网即可运行,设计灵感源自人脑。AI pro芯片创新的类脑神经形态架构使其能够在本地进行即时计算,从而确保了全面的网络安全。此外,其能耗也非常低。
2025年05月21日 科技日报 | AI Pro芯片 热度 52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刘如谦团队联合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成功研发出新型基因编辑工具evoCAST。这款工具能像编程般精准地将完整基因或多个基因嵌入人类基因组特定位置,为遗传疾病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
2025年05月21日 科技日报 | 新型 基因编辑工具 完整基因 热度 553
美国耶鲁大学和谷歌量子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首次实现对多能级量子系统的纠错,使系统性能超过了当前最佳的未纠正方案,成功突破了“盈亏平衡点”。该成果为更高效的量子信息处理开辟了新途径。
2025年05月20日 科技日报 | 多能级 量子系统 纠错 首次实现 热度 355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科研团队宣布研制出已知全球最小的电动自主微型双足机器人“Zippy”。这款机器人身高不足4厘米,凭借其精巧的机载电池、执行器与控制系统,不仅能自主启动,更能以每秒10步的速度完成行走、转弯、跳跃及攀爬等动作。相关成果发布在2025年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上。
2025年05月20日 科技日报 | 电动自主双足机器人 热度 773
作为夺取制空权的“利刃”,红外成像导弹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对抗环境,抗干扰性能已被列为导弹对抗能力的关键评价指标。随着干扰技术的发展,单枚红外成像导弹的抗干扰效能面临挑战,
2025年05月19日 科技日报 | 类脑智能 红外导弹抗干扰能力 热度 545
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两款“黑科技”,其能像开关一样选择性且可逆地断开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这一成果发表于新一期《eLife》杂志,有望改变脑科学研究,并为治疗癫痫、成瘾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开辟新途径。
2025年05月19日 科技日报 | 分子工具 精准“开关” 大脑回路 热度 400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团队在《化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创新研究: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信息编码和解码方法,通过合成聚合物分子实现了数据存储,并利用这种方法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解码。这是首次尝试将信息写入塑料的基本单元,并使用电信号读取这些信息,使得在日常材料中存储信息成为可能。
2025年05月19日 科技日报 | 信息编码 信息解码 热度 355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团队利用定制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成功治愈了一名患有罕见遗传病的儿童。
2025年05月16日 科技日报 | 定制 基因编辑疗法 罕见 遗传病患儿 热度 389
西班牙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DiffInvex的创新计算框架,其可追踪健康细胞转变为肿瘤,以及肿瘤在化疗过程中的基因进化压力。
2025年05月16日 科技日报 | 创新计算框架 创新计算框架 热度 373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荷兰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团队制造了一款软体机器人,它没有人工智能芯片、电子元件或传感器,却能行走、跳跃和游泳。这一切仅靠软管、空气和一系列巧妙的物理原理来实现。
2025年05月16日 科技日报 | 软体机器人 热度 362
昆明理工大研究团队与重庆医科大学携手合作,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新靶点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揭示了信使核糖核酸加工因子RBPMS可增强动脉粥样硬化和受损血管心肌素变体的转录平衡,有望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驱动的斑块纤维帽形成和干预后再狭窄。
2025年05月15日 中国科技网 | 动脉粥样硬化 新靶点 热度 384
与健康细胞相比,癌细胞行为的改变是由蛋白质过度表达引起的。这些蛋白质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存活和迁移等功能,其中一些蛋白质很容易被靶向和抑制,而另一些蛋白质则不易被小分子或抗体接近,因此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现在,这一困境正在被一种革命性技术打破。科学家将希望寄托于靶向蛋白降解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攻克传统药物无法触及的“不可成药”靶点,并对抗由这些蛋白质过度表达引起的癌症,或将为癌症治疗带来全新可能。
2025年05月15日 科技日报 |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 热度 378
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国际科研团队攻克关键技术,成功构建了全球首个单倍型精度的四倍体马铃薯泛基因组,解码了马铃薯种群85%的遗传变异,为提升育种效率、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05月14日 科技日报 | 四倍体马铃薯泛基因组 热度 317
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日本大阪大学以及东京大学卡弗里宇宙物理学与数学研究所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研究NGC 1068(又名“乌贼星系”)的观测结果,提出一种全新的中微子产生途径。
2025年05月14日 人民网 | 物理 中微子 新途径 热度 302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联合团队展开合作,开发出一种创新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能以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大尺度深入探索星际介质(ISM)中的磁力和湍流。ISM是充满银河系恒星之间的气体和带电粒子的广阔空间。这一模型将能为研究ISM、银河系磁力、恒星形成和宇宙射线传播等天体物理现象提供新的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
2025年05月14日 科技日报 | 银河系星际湍流 星际介质(ISM) 热度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