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全球首个煤矿行业商用AI大模型落地见效

2025年11月17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记者 崔 爽

原标题:全球首个煤矿行业商用AI大模型落地见效——矿山开采更智能、高效、清洁

a9d870bf94974894b4863ee73b7cacda.png
山东能源集团、云鼎科技携手华为发布的全球首个煤矿行业商用AI大模型亮点。田晶娟制图

·打破传统小模型“一矿一策”局限,只需输入新矿山的地质数据、设备参数,通过少量微调,即可让模型适配新场景,大幅缩短部署周期

·实现对每个环节风险源的实时监控与自动预警,确保安全规程得到100%执行

·实时检测井筒变形,通过声音传感器捕捉螺丝松动或钢丝绳变形的异常声,实现设备状态的全面感知

亿万年前,植物的遗迹在地底沉积,逐渐演变为今日的煤。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行业,煤炭行业在大模型的加持下迎来一场“自我革命”:从井下采掘到井上洗选,从安全管控到绿色生产,每一环节都变得更加智能、高效、清洁。

2023年7月,山东能源集团、云鼎科技携手华为发布全球首个煤矿行业商用AI大模型,推动矿山AI开发模式从“作坊式”向“工厂式”转变。这一创新不仅为AI大规模进入矿山行业铺平道路,也为煤矿业数智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两年过去,山东能源集团转型之路成效显著。而发生在这里的变革,不仅是一座煤矿的数智化转型,更是一个可复制的智能煤矿转型范本,是传统行业迈向智能化转型的生动写照。

“未来,在工业领域,特别是矿业,多模态技术、AI大模型将大有可为。”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展望。

打破“一矿一策”局限

我国规模以上煤矿超过千座,很多仍依赖人工巡检和传统检修模式,不仅能耗高、效率低,还易因停机检修和人工失误等造成产能损失。

更严峻的是作业风险。地下环境复杂,尤其是对于一些老旧煤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此外,数智化水平不高,进一步限制了管理科学性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p; 因此,煤矿行业数智化转型不仅是提升生产效益的迫切需要,更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减少环境风险、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

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煤矿智能化建设。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大型煤矿加快智能化改造,并鼓励具备条件的大型煤矿在2025年底前实现采掘系统智能化。

政策东风下,煤矿智能化建设迎来高速发展期。在这一过程中,将单点技术突破转化为行业标准,成为煤炭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诉求。

2022年初,山东能源集团、云鼎科技与华为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围绕矿山大模型展开研发,开启“技术突破—场景验证—标准提炼—规模复制”的转型路径。

这是采煤业和信息通信业的强强联合。华为为转型提供大模型,将大模型作为通用底座,融入山东能源集团的矿山数据、安全规程、工艺知识,训练出具备矿业专业能力的矿山大模型,然后基于不同应用场景衍生出智能安全、智能洗选、智能巡检等场景小模型。这种“基础模型—行业模型—场景模型”的三级架构,打破了传统小模型“一矿一策”的局限,只需输入新矿山的地质数据、设备参数,通过少量微调,即可让模型适配新场景,大幅缩短部署周期。

赋能煤炭生产全流程

“敲帮问顶”是矿工的“行话”,指矿工在隧道爆破作业前利用钢锤等工具敲击工作面帮顶,根据发出的声音发现浮石、剥层的方法。过去,这些安全检测完全依赖人工经验,如今,数百个AI摄像头与传感器已经成为“智能安全管家”。如果工序不合规,系统便会自动报警,下一步作业无法继续。通过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大模型实现对每个环节风险源的实时监控与自动预警,确保安全规程得到100%执行。

矿山安全的另一大挑战来自井筒检修。深达千米的井筒,曾经需要工人像“高空蜘蛛人”一样悬挂作业,风险极高。如今,矿山安装了360度摄像头,它可实时检测井筒变形,并通过声音传感器捕捉螺丝松动或钢丝绳变形的异常声。借助这些视觉、听觉和文本数据,AI就像为井筒做了一次“体检”,实现设备状态的全面感知。“过去的人工检修需要停机6—8小时,如今通过AI预测和检测,效率大幅提升,停产时间也大大减少。”山东能源集团副总工程师亓玉浩说。

回到地面,数智化技术同样大展身手。

煤炭采选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环节,推进采选智能化是煤炭行业安全、绿色、清洁发展的必然选择。7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组织开展煤矿智能化技术升级应用试点工作。其中,智能选煤系统成为5个试点任务之一。

洗煤准备作业是选煤过程的首要环节,湿法选煤是获得高品质精煤的主要方式。在山东能源集团的煤泥水浓缩池,重介选煤工艺已接入华为预测大模型。模型通过标准化的工艺参数库,可适配不同煤种的洗选需求,自动调用对应的重介加药比例、浅槽密度参数,在提升选煤质量的同时,将产量提升0.2%。

“别小看0.2%的产量提升,一个煤矿年加工量超过230万吨,这意味着每年可以多产约5000吨精煤。”郭振兴说。

“过去一出汗,白衬衫就会变黑。”亓玉浩说,如今,洗选厂已实现煤泥水零排放,煤矸石和废水循环利用,环境污染大幅降低,“即使在厂区里待上一整天,衣服还是干干净净的”。

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得益于矿山大模型的赋能。

华为与山东能源集团密切合作,已将大模型应用于超180类场景,推动矿山人工智能大模型从技术探索走向规模化推广,让煤矿业摘掉“脏苦累险”帽子,升级成安全、高效、绿色的新样态。

为进一步降低行业复制门槛,华为还与山东能源集团联合编制矿山智能化暨矿山大模型最佳实践白皮书,从硬件选型、算法迭代、数据安全到人员培训,形成全流程标准化规范,助力更多矿山从“高危”转为“高智”,为全球矿业智能化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