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智能化跃升新阶段

2025年10月13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记者 崔 爽

《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印发——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智能化跃升新阶段

为安全稳妥有序推进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日前,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产品和服务在政务领域的部署、应用和持续优化。

“政务领域在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一直发挥先导和引领作用,在人工智能时代也要抢抓历史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领域深度应用,加快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表示,《指引》为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电子政务创新发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带动全社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提供了方向与路径,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智能化跃升的新阶段。

深化场景创新驱动 推动应用广深并进

“政务领域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重要阵地,探索起步较早、进展较快,呈现出需求强烈、场景丰富、创新活跃的特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介绍,尤其是2025年以来,国产开源大模型的技术突破吸引了各地区各部门主动接入。大模型被广泛探索应用于内部办公、政务服务、辅助决策等多元场景。

《指引》强调场景牵引,政务部门可围绕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和辅助决策等工作中的共性、高频需求,选择典型场景进行人工智能大模型探索应用。

场景是链接技术与需求的关键环节。余晓晖认为,《指引》将应用场景创新作为推动大模型与政务领域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为有序应用提供广覆盖、可操作的场景体系,也为差异化探索预留灵活空间。

他进一步解释,《指引》聚焦政务领域共性、高频需求,提出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辅助决策4大类13个具体应用场景,并且明确了每个具体场景的技术能力、应用流程、预期成效等。同时,《指引》提出,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典型场景开展探索应用,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政府部门能动性。

推进治理机制创新 保障应用稳妥有序

“政务场景对信息与服务的权威性、精准性、透明性、公正性有刚性约束,对大模型‘幻觉’、数据安全等有更高要求。”余晓晖指出,《指引》通过治理机制创新,推动大模型在政务领域规范应用,为融合应用深化筑牢根基。

一方面,《指引》明确技术辅助定位,其中列示的13个应用场景基本明确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辅助角色,同时强调,对于代表政务部门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应严格执行内容审核制度流程,合理采用人工审核、生成内容实时风控、多模型交叉核验等措施。

另一方面,《指引》提出构建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分类分级治理制度,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同时,推动技术能力在更多政务场景中稳妥落地。

“《指引》多次强调政务大模型的规范部署应用,要求建立健全涵盖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全周期的管理体系。”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闫强表示,《指引》既精准切中当前政务大模型应用的痛点难点,又前瞻谋划了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为解决“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