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分析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2019年04月19日 来源:中国新通信 作者:陈彦宇

智慧城市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出现了许多“城市病”,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设智慧城市十分必要。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环境。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被广泛应用。

一、人工智能应用于经济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现代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16年,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人工智能技术随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近些年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等词汇随处可见,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力量已经不容忽视。我国在十九大会议上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自2006年深度学习概念被提出,人类开始进入人工智能4.0时代。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技术包括机器人、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等,在实体经济领域应用颇多,比如零售行业,实体便利店。再比如人脸识别技术在网络支付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从而瞄准特定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国家经济发展亦是如此,市场经济复杂多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金融分析师进行大数据分析,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总之,人工智能用于经济建设,主要有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带动数据经济发展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人工智能应用于交通建筑

交通在现代城市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交通建设情况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有着广泛应用。比如无人驾驶技术,2015年,百度公司完成了首次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开上路测试,随后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纷纷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无人驾驶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系统,以系统代替人,综合运用地理信息、输入感知、控制决策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测道路交通状况,根据实际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体现,也离不开人工智能。从技术层面来看,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智能决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都有应用。以专家系统为例,这是一种基于知识的智能系统,通常具备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楼宇设备自动化、消防自动化等提供决策支持,除了设计和施工,专家系统也应用于物业管理与售后服务中,如业务咨询、自动缴。

三、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教育

为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美好生活,必须解决医疗和教育难题,这是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两个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的实现指日可待。在医疗领域,深度学习网络系统的应用,是人工智能的一大体现,与人工诊疗相比,深度学习系统的准确率更高。很多复杂的疾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患者容易错失诊治时机,深度学习系统作为一种疾病辅助诊疗技术,可提高诊疗的准确率,且能够分析上万种药物的特性,为制定诊治方案提供了科学决策。近些年来,相继出现了不少医疗可穿戴设备,如Fever Scout蓝牙智能测温帖,将其贴附在孩子腋下,打开手机蓝牙,与智能手机配对成功后,打开相应的app,就能获取孩子的体温信息。该设备还具有高温预警功能,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健康。另外还有很多具有监测血压、心率、睡眠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产品,让人们能够实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态。教育方面亦是如此,现代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往往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功课,找家庭教师也有很多不便之处。在此背景下,智能教育机器人应运而生,它具有庞大的数据库,能够根据学生年龄,选择对应年级的教材,帮助孩子学习。

四、人工智能应用于安全防范

安防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为维护城市秩序,保障市民安全,所以人工智能对此投入越来越多,比如智能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以传统的安防系统为例,监控画面的清晰度往往是考虑的重点,安防系统不仅要看得清楚,还把目标定得更远,要求安防系统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其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前端感知摄像机、后端高密度智能分析服务器、分式训练服务器集群、大数据多维挖掘、基于视图库标准的综合安防决策中心,能够有效保障城市安防。

结束语:现代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为缓解紧张局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未来城市的承载能力,所以必须加强建设智慧城市。如今,智慧城市的建设计划已经在国内许多地区开始实施,并初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后需深入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打造更美好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