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1978-2016年我国产出缺口测算及未来政策走向

2017年07月13日 来源:国研网 作者:国研网宏观经济研究部

潜在产出也称为充分就业产出,这一概念最早由Okun(1965)提出。潜在产出是指生产要素充分利用时实现的产出,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的供给能力。生产要素是指劳动力与资本,产出不总是处于其潜在水平,即符合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水平。与此相反,实际产量围绕潜在产出波动。产量偏离潜在产出称为产出缺口。产出缺口度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概念被提出后,在各国的决策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产出缺口测算的主流方法

当前我国潜在产出的估算方法归结为四大类:一类是借助计量分析工具对现实产出的时间序列性质直接进行处理从而给出潜在产出的估算值,如以HP滤波为代表的消除趋势法;一类是利用现实数据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的生产函数法;一类是附加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分析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对产出与失业率的动态影响;一类是利用小波降噪方法来估计产出缺口,该方法可以同时在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反映同一个时间序列的变化。

(一)生产函数方法

生产函数方法是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因变量,以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与被利用的资本存量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如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并估计模型参数,再将充分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与全部的资本存量代入模型,就可以得到潜在产出及产出缺口。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分别计算各要素对潜在产出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没有资本利用率的统计指标,失业率的统计也不充分,只统计城镇登记失业率,而没有统计那些虽然失业但没有进行登记的人口,以及季节性失业或隐蔽性失业的人口,因此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估计潜在产出存在很多困难。Van Norden(1995)指出,生产函数方法估计潜在产出尽管有经济理论的支持,但是模型的函数形式过于简单,即使有准确的资本利用率与失业率的完整统计指标,通常估计结果仍有很大误差,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在国外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估计潜在产出的文献很少出现的原因。

(二)消除趋势法

消除趋势法(detrending method)的具体做法是,利用平滑化工具将现实产出分解为趋势成分与周期成分,其中的趋势成分即潜在产出,周期成分即产出缺口。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来描述现实产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第一种是确定性时间趋势。顾名思义,这种描述方法是认为现实产出随着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一种十分确定的趋势。由于我们常常利用指数形式来刻画现实产出的增长,而取自然对数就化为了线性趋势。

第二种是单位根过程,也称I(1)过程。这种方法认为现实产出的趋势成分是一个随机行走过程,取自然对数也是基于前述类似的理由。大量的理论和经验分析表明,现实产出并不具有一个确定性时间趋势,它的趋势成分更多地表现为一个随机行走过程即单位根过程,这时所使用的消除趋势法,目前较为流行的是HP滤波法(Hodrick and Prescott,1990)。它从而将现实产出的自然对数分解为趋势成分即潜在产出的自然对数和周期性成分即产出缺口。在利用消除趋势法估算潜在产出时,首先需要对现实产出进行检验以判断它的时间趋势属于哪一种形式,然后确定具体方法。关于单位根过程的检验方法很多,常用的有ADF(AugmentedDickey-Fuller)检验。

消除趋势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其简便易用,其中的HP滤波法,更是因为建立在对现实产出趋势较为合理的描述基础上而得到广泛应用。但HP滤波法也存在着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选取K,不同的K值决定了不同的周期方式和平滑度。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K必须是随意选取的,因为任何一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比如I(1)过程)都可以分解为无数个非平稳趋势成分与平稳周期成分的组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统计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哪一种分解方式更好。关于K的选取,一般都使用霍德里克和普雷斯科特(HodrickandPrescott,1980)建议使用的1600,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行业标准0。针对年度数据,则倾向于使用100作为标准。

(三)SVAR模型

附加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由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他们在产出和失业变量经济含义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建立向量自回归方程,以此估算产出的趋势成分。其基本思想是,趋势变动来源于永久冲击,而周期波动的主要来源于短暂冲击,比如可以认为趋势变动是由于技术革新引起,而周期波动则是需求冲击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从数据中提取两种不同类型的结果,Blanchard和Quah(1989)建议对一个非平稳变量以及一个或若干个平稳变量如失业率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残差进行分解,得到相互独立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周期成分即产出缺口。

SVAR方法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使用的并不多。此类方法的优点是有经济理论的支持,缺点是它们都属于相关性分析,基于协方差不变的假设。从经济意义上说,这相当于假定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不变。举例来说,用SVAR方法估计产出缺口则要求NAIRU(不引致通货膨胀率改变的失业率)与现实产出之间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然而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系统,制度变迁、经济转型、财政和货币政策目标的改变、金融中介的发展、技术进步和组织变迁带来的投入-产出联系的改变,都将使变量间的协方差不再稳定,这将导致估计结果的偏差。

(四)小波降噪方法

用小波分析估计产出缺口的基本原理是:如果我们把实际产出自然对数序列看作是一个被污染的信号,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趋势成分,另一部分是周期成分。其中趋势成分就是潜在产出,周期成分就是产出缺口。周期成分只是暂时性的扰动,对产出没有长期影响,因而可以看作是噪声。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小波变换抑制噪声,以从产出中提取出不可观测的潜在产出Y,并估计产出缺口。这一过程可以被形象地称为“小波降噪”(Wavelet Denoising)。要实现这个过程,需要用到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与傅立叶变换类似,小波变换也是将时间序列从时域映射到频域的一种工具。但与傅立叶变换和短时傅立叶变换不同的是,小波变换能够通过伸缩和平移改变时频分析窗的形状,从而对函数或信号进行多分辨分析。这意味着小波变换是一种可同时在时频两域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时频局部化分析方法,即在低频部分具有较高的频率分辨率和较低的时间分辨率,在高频部分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较低的频率分辨率,这是它的主要优越性。

二、数据处理及产出缺口测算结果比较

基于上述产出缺口的计算方法比较,以及生产函数法与SVAR法对数据准确性要求、函数稳定性、协整关系等要求,本文选择HP滤波、小波降噪两种方法进行产出缺口计算。

(一)原始数据及处理

为了保持数据的标准统一,我们使用1978-2016年的年度实际GDP(1978 年不变价)代表产出,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1978年不变价)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其中2016年CPI(1978年不变价)通过推算得出。

表1:1978-2016年我国GDP变动走势(1978年不变价)

单位:亿元

年份

GDP(1978年不变价)

Ln(GDP)

1978

3593

8.19

1979

3865.8

8.26

1980

4587.6

8.43

1981

4822.1

8.48

1982

5257

8.57

1983

5823.1

8.67

1984

6707.8

8.81

1985

7608.7

8.94

1986

8289.6

9.02

1987

9256

9.13

1988

10294.7

9.24

1989

10727.8

9.28

1990

18872.9

9.85

1991

20621

9.93

1992

23554.3

10.07

1993

26824.5

10.2

1994

30321.5

10.32

1995

33642.9

10.42

1996

36981.2

10.52

1997

40397

10.61

1998

43566.6

10.68

1999

46904.5

10.76

2000

100280.1

11.52

2001

108639.2

11.6

2002

118561.9

11.68

2003

130463.2

11.78

2004

143657.8

11.88

2005

187318.9

12.14

2006

211147.7

12.26

2007

241195.8

12.39

2008

264472.8

12.49

2009

289329.9

12.58

2010

413030.3

12.93

2011

452429.9

13.02

2012

487976.2

13.1

2013

525835.4

13.17

2014

564194.4

13.24

2015

603212.1

13.31

2016

735149

13.51

数据来源: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

(三)HP滤波法下产出缺口测算

由于使用的是年度数据,因此在选取lambda时,我们选取100作为步数进行分析,区别于季度数据lambda=1600的最优步数,利用EVIEWS7.0,得出1978-2016年我国GDP的HP滤波下的周期成分与趋势成分分解值。并在此基础上,我们计算了1978-2016年我国产出缺口的变动趋势。

图1:HP滤波法下我国GDP周期、趋势成分分解


数据来源: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

图2:HP滤波法下我国产出缺口测算(1978-2016年)


数据来源: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

注:产出缺口GAP=(GDP-GDP趋势值)/GDP趋势值,GDP趋势值由HP滤波分解得出。

(四)小波降噪法下产出缺口测算

利用小波降噪方法估计产出缺口需要遵守两个准则:(1)光滑性:在大部分情况下,降噪后的信号应该至少和原信号具有同等的光滑性;(2)相似性:降噪后的信号和原信号的方差估计应该是最坏情况下的最小方差,如果降噪后的信号过于光滑而失去原信号本身的一些信息,则不符合相似性原则。

在具体操作中,小波降噪方法要确定以下几个问题:

(1)小波基本函数的选择根据信号的性质决定,难以总结出一般原则,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小波母函数,同时考虑不同小波母函数的不同特性对降噪结果的影响。(2)确定小波分解的适当层数。层数越多,计算工作量也越大,误差也会增加。但是,尺度越大越有利于从更深层次进行信号趋势分析,能使时间序列更加平稳,因此分解层数一般采用3-5层。(3)阈值的确定:阈值的大小对降噪结果很关键,如果阈值太小,就会保留过多干扰因素;相反阈值太大,决定走势的因素又会被过滤掉,因此应尽可能选择最优阈值。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用不同的小波,不同的阈值确定法以及不同的分解层数的组合对GDP时间序列进行降噪,首先我们选用了不同的小波进行分析,用相似性原则排除与原信号光滑性相差甚大的组合,利用dmey小波基算法,分别选择penalty阈值、Birge-Massart阈值、缺省阈值,进行5层分解,分别估计产出缺口的结果如图所示。

图3:不同阈值下产出缺口小波降噪比较


数据来源: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

可以看出,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出缺口存在很大的区别,尤其是Birge-Massart阈值降噪后信号值,为了更好地评价不同方法的实际效果,我们计算了实际值-信号值的方差,选择方差最小的作为小波降噪的最优模式。通过计算我们发现,penalty阈值下小波降噪效果最好。

三、从产出缺口看未来中国政策走向

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首先,在中期,估算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有助于决策者确认可持续实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在短期,估算产出缺口可以评估通货膨胀压力。其次,估算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是制定和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具体来说,如果产出缺口为正,说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时应该采取收缩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反之,如果产出缺口为负,说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时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缺口越大,政策的力度也要相应加强。

(一)历年中国GDP产出缺口走势分析

图4:HP滤波、penalty阈值小波降噪产出缺口计算比较(1978-2016年)

 


数据来源: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

从上图可以看出,HP滤波法下,1990-1996年我国产出缺口为正,总需求大于总供给;1997-2000年,我国产出缺口为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这与亚洲金融危机等时间点上得到印证;2002-2009年,我国产出缺口持续为负;2013-2015年,我国产出缺口为负,说明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符合当时经济运行情况,如我国先后出台的“三去一降一补”、L型经济走势判断。但HP滤波法下产出缺口波动幅度较大,不具备一定的平稳性,这与我国近年来经济走势相对不一致。

而penalty阈值下小波降噪对经济的实际模拟情况更好,与实际经济数据的方差也最小,而且在波动上显得更为平稳。具体来说,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具有以下特点:

(1)1978-1992年经济波动幅度大

对比可以看出,1978-1992年间,penalty阈值小波降噪法下我国经济波动幅度较大,产出缺口历史峰值出现在该区间。针对这个现象,美国学者Kraay与Ventura(2001)论证,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不易出现经济周期稳定化的趋势,原因有两个方面,从产品市场来看,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优势使得他们的产品有更强的市场支配力量和更低的价格需求弹性,因此发达国家受需求冲击的影响较小;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技术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受需求冲击的影响会比较大。从劳动力市场看,发达国家的产业主要依靠技术程度较高的熟练劳动力,这种劳动力的供给弹性比较小,即使需求增加熟练劳动力也不可能过快增长,而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供给弹性较大的非熟练劳动力,当市场需求波动的时候,这种劳动力的就业也会大幅度波动。

(2)1992-2002年经济波动多而频繁

1996年特别是1999年以后,虽然在这期间出现了各种外部冲击(例如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911事件),但产出缺口的变化较为平缓,产出缺口波动的幅度下降、频率降低。从上图可以看出,1999年我国产出缺口波动波动幅度比较剧烈,最大值曾达到-6.11%,但产出缺口波动趋于平缓,与此同时,产出缺口持续时间也在变长,正产出缺口和负产出缺口的持续时间都在一年以上,按照“峰-峰”法定义的经济周期持续时间也在拉长。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出现产出缺口波动幅度下降和频率降低的情况,这说明自1998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和完善、运用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和时机更为准确,国内需求扩大缓解了国际市场需求冲击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国技术落后、非熟练劳动力比重大的劣势,从而缓解了产出缺口的波动。

(3)2008-2016年经济持续下滑

从图可以看出,2008-2016年我国处在经济周期的下降期,该区间产出缺口持续为负,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由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转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方向性变化。而且从2001-2014年,我国产出缺口一直处于负值,直到2015年才开始出现反转。而且,尽管近两年我国产出缺口由负转正,但幅度仍较小。说明我国宏观经济将出现回暖,但经济回暖的基础不牢固,未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同因素的影响,可能还会出现反复。

图5:HP滤波、penalty阈值小波降噪产出缺口计算比较(2008-2016年)


数据来源: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

(二)未来中国政策走势预判

综上所述,在我国产出缺口波动比较频繁、产出缺口波动幅度趋于平缓的情况下,反周期政策虽然对于熨平产出缺口的波动有一定作用,但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所以,宏观当局需要把握好政策力度,以防止实际产出的大幅波动,造成宏观调控政策的被动。其次,政策从指定到实施,往往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具体的政策效果尚需不断观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国在政策指定过程中保持好一定的持续性、节奏性和力度调整。

结合权威人士对我国未来经济L型走势,以及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实施要求,未来我国落实好以上新理念、总基调、大思路,宏观政策要突出三个要求:一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把握重点、节奏、力度。二是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于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三是注重引导良好发展预期,增强各方面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明确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发行、退市、交易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行为。汇市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